袁隆平的劳动故事50字(袁隆平劳动素材50字)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16 16:12

袁隆平为国富强而奋斗的故事简写

袁隆平为国富强而奋斗的故事简写如下:

1974年,袁隆平科研小组培育的第一个强优势高产杂交稻破土而出。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约8000万人口,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稻谷已经抽穗了,10月份就可以收获。”谈到杂交稻,袁隆平眼中光芒四射。在追求高产更高产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歇。

袁隆平乐呵呵地告诉大家,目前百亩示范田的超级稻来势很好,其中两个点有可能在10月突破大面积亩产1200公斤大关。“希望以此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袁隆平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梦。步入“90后”行列的袁老,仍然在孜孜以求地追逐梦想。

采访中,袁隆平细细算了一笔账:“全世界有1.6亿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希望,“让我们的杂交稻走出国门,为全世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贡献。”

这一梦想正在逐步实现。1979年以来,杂交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就在今年,由袁隆平指导中国专家帮助马达加斯加种植的5公顷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10.8吨,是当地一般水稻产量的3倍多。这为解决非洲粮食短缺带来希望,非洲朋友们高兴地把超级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主席肯尼斯·奎恩在发给袁隆平90大寿的贺词中说:“2004年,怀着无上的敬意与自豪,我们授予您世界粮食奖,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赞誉。自那年至今,已整整15年。15年来,您仍孜孜不倦地在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创新,造福人类。”

这是世界对这位“杂交水稻之父”的一份敬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获授“共和国勋章”,对此,袁隆平谦逊地表示“不好意思”,要“更上一层楼”。

袁隆平的主要事迹 50字左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1]-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3]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2]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