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寺院法器大科普,看完这一篇就够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26 04:51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等。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乃至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等,都可称之为法器。以下为各种法器简介!

  - 01 -

  香板

  

  维那香板,共三块,长一尺九寸八分,字写“维那”、“清规”、“堂规”;监香香板,长一尺九寸八分,字写“监香”;巡香香板,长一尺九寸七分,字写“巡香”;班首香板,长一尺九寸九分,字写“警策”;和尚香板,长二尺,字写“直指”。

  - 02 -

  直指

  

  竹制,高四尺三寸,宽五寸。上书“直指”二字,字与字间距一尺二寸,头上空出五寸,字大四寸。

  - 03 -

  慧命牌

  

  在禅堂维那师座位旁边有一个香案,香案上供的一块木牌,牌高八寸六分、宽一寸六分,底座香盘高一寸二分,长七寸五分,宽七寸五分。木牌上面写着“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故名“慧命牌”。

  - 04 -

  钟、板

  

  禅堂钟板,贯穿着寺院所有之法器使用,对于每日生活、四季修学最为重要。依据教法不同,凸显五宗不同之家风,令参学者一目了然,各安其职,各尽其责。

  历史上,五宗(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道场各有各的钟板,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临济三板一钟、曹洞三板三钟,都是朝暮各三通。

  钟板悬挂于香桌上方,钟上板下,规格随禅堂的大小而有所不同。禅门五家钟板,各有特色,横式代表“横遍十方”,直式代表“竖穷三际”,圆式代表“圆满报身”。

  - 05 -

  木鱼

  

  起香、止静、开静、抽解敲用。

  - 06 -

  止静放参板

  

  禅堂门口一般挂有两块小木牌,一块是“止静”牌,一块是“放参”牌;也有的禅堂门口就挂一个牌子,正面写的是“止静”,反面写的是“放参”。放参与止静牌一般宽六寸,高四寸,厚六分,挂在禅堂门帘上。

  僧人在参禅打坐时,木牌呈现“止静”二字,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内,不得发出任何响声,这个时候禅堂的门窗都用布幕遮掩起来,以免堂外的干扰。在其它时间,则翻到木牌的另一面,呈现“放参”二字,这时,僧人可自由活动,但仍不得高声喧哗,走路要轻缓,不得踏步有声。

  - 07 -

  蒲团

  

  用棕编制。穿心一尺九寸,堂内拜佛用。

  - 08 -

  

  

  禅堂内,除供佛的香以外,还有作计时用的香。一共八种,均放维那师的香桌上,最长的大板香可烧一小时三刻。在禅堂一天的二十四支香中,坐的香油十二支,行的香也有十二支,长短不一。

  - 09 -

  维摩龛

  
禅堂中央有一佛龛,供奉药师佛、阿弥陀佛或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等,后壁中间为“维摩龛”,高五尺八寸,见方二尺四寸五分,座高一尺五寸,专供方丈入堂坐禅时使用。

  - 10 -

  散香

  

  长五尺三寸,上宽八分,下宽六分,十节竹片制成,行香时警策大众用。

  - 11 -

  香桌

  

  放香盘、香、木鱼等法器用。长二尺四寸,宽一尺六寸。

  - 12 -

  帘子

  

  禅堂门帘。

  - 13 -

  棕垫

  

  宽二尺五寸。佛前跪参、礼佛及地上坐香铺用。

  - 14 -

  牌式

  

  禅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是禅宗门庭的重要法事活动。禅七开始的第一天,在禅堂门口要挂一个“起七”牌,解七前收回。起七牌高一尺五寸,宽一尺,两角锯三寸,挂在禅堂门口。

  解七牌,高一尺五寸,宽一尺,两角锯三寸。凡禅七毕,解七前挂禅堂门口,解七结束即收。

  - 15 -

  板式

  

  参堂板,宽七寸八分,高四寸八分,厚六分。诸方长老、大德、尊客、清众参堂时用。

  催板,堂内敲站板、催板用。宽七寸八分,高四寸八分,厚六分,上锯两角。

  

  夜巡板,宽一尺二寸,高七寸,厚一寸五分,上锯两角。凌晨醒众,报时、上殿、养息等用。

  - 16 -

  叫香

  

  以两片长方形木块互击出声,为集众进堂、跑香中催香;抽解小净后,警示进堂坐香及开静后,维那示意下坐之用。

  - 17 -

  悬空石

  

  长宽均四十公分,安木架上,敲叫香用。

  - 18 -

  餐具

  

  杯篮,高四寸,径一尺五寸,分两隔,上有提手。

  

  杯,高一寸,径一寸半,瓷制。喝茶水用。

  

  壶,装茶、水果汤、开水、豆浆用。

  

  桶,杉木料制成,桶高一尺四寸,径一尺二寸,旁侧有把手,高五寸。装包子用。

  - 19 -

  香炉

  

  燃香供佛用。

  - 20 -

  香盒

  

  燃线香供佛用。

  - 21 -

  地钟

  

  诵戒、说法用。

  - 22 -

  如意

  

  原称爪杖,骨、角、木、竹等制成。长老说法时持用。

  - 23 -

  拂子

  

  又称拂、拂尘、尘尾,以兽毛、麻、树梢等制成。长老上堂说法、秉拂用。

  - 24 -

   扶尺

  

  又称醒木,长十公分,宽三公分,高五公分,诵戒、说法时用;

  - 25 -

  心板

  

  毛竹制,长一尺二寸至一尺五寸之间,暑日禅坐凉心用。

  - 26 -

  

  

  又称钵盂、应量器、钵多罗,有铁制和土制两种,僧人乞食、过堂用。

  - 27 -

  禅坐蒲团

  

  直径一米,行脚时随身携带禅坐用。

  - 28 -

  锡杖

  

  又称声杖、智杖、鸣杖、金锡,四股十二环,表四谛十二因缘。摇动作声,以驱毒虫,或长老说法时用。

  - 29 -

  方便铲

  

  柄长三尺三寸,铲长一尺八寸,行脚途中掩埋动物尸体等用。

  
- 30 -

  铪子

  

  铜制碟形,念经唱诵时用。

  - 31 -

  引磬

  

  又称手磬,开静、礼佛、扬板、说法、念诵时敲用。

  - 32 -

  小鼓

  念唱时敲用。

  - 33-

  大木鱼

  念诵时敲用。

  - 34 -

  铛子

  

  铜制盘形,念经唱诵时敲用。

  - 35 -

  大磬

  

  为铜制钵形法器,法会或课诵时敲,作起止之节,常安于佛殿中。

  - 36 -

  

  

  又称饭梆、鱼梆,禅林中鸣击,以通知僧众入浴、过堂。

  - 37 -

  火点

  

  又称云板,铜或铁制,集众或过堂时敲用。

  - 38 -

   铃鼓

  

  安立于佛殿中,供早、晚殿及诸佛事敲用。

  - 39 -

  大钟

  

  又称梵钟、洪钟、华钟等,报时、集众、早晚警策用。钟锥随钟体大小而定。

  - 40 -

  大鼓

  

  又称太鼓,诵经、梵呗用,又或丛林早晚,以报法会之用。

  禅者的生活,不用语意,每天在法器的号令下,井然有序。

  了解佛学知识,公众号:护生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