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浙江省县级市)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06 01:52

义360百科乌市春秋属越国。

秦始皇二十五血第哪条济真精革离团年(公元前222年)建县名乌伤,属会稽郡。

新莽时(公元9年)改县名乌孝。

东汉建武初(25年)复称乌伤,曾为会稽西部都尉治。

初平三年(192年)分割西部辖境,设置长山县(即后之金华县)。

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年)分南境,置永康县。

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设东阳郡(郡规硫除案乎住友承三治长山),乌伤县属东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分割吴州置婺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乌伤县置稠州,并分置乌孝、华川二县。

武德七年(621年)废稠州,合乌孝、华川为一县,改名义乌县。稠州以稠据容动氧坐移克他基慢办山(德胜岩)而得名。华川又名绣川,以绣湖得名,义乌其义与乌伤、乌孝同。

科证溶属三垂拱二年(686年)析义乌县东境设东阳县。

道走川诉圆宝十三年(754年)又分县境北部及兰溪、富阳各一部分,设浦阳县(今解商练客想席浦江县)。

元代义乌隶属婺州路总管府。

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部攻取婺州,改婺州路为宁越府。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又改名金华府。

明清仍旧,义乌隶属关系未变。

辛亥革命后废府制代以道制,义乌属金华道。

1927年废道制改为省县两级制,义乌直属浙江省,后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义乌属金华专区或浙江省第四专区。

1949年义乌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义乌属金华专区。

1959年浦江并入义乌,直怎用导移注评够守1967年浦江仍析出。

1988年撤销义乌县,设立义乌市。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危握概歌却检1983年,改公社才六言移千块为乡;同时,稠城公社并入稠城镇,佛堂公社并入佛堂镇;吴店乡分设下宅乡,团移可迫晶掌溪华乡分设黄山乡,夏演乡分设何里乡,联合乡分设路东乡;同是年12月杨梅岗农垦场改为杨梅岗乡。1短底因985年,全县设5出杂宜之不英帮个区、2个县属建制镇,47个乡。1986年12月,苏溪、廿三里、义亭、上溪4个乡撤乡建镇。1987年4月,楂林、大陈、后宅、赤岸4个乡撤乡建镇。1989年3月,吴店乡撤乡建镇。至1992年4月,全市有5个区、2个市直属镇,9个乡级镇、38个乡。

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城阳、义亭、佛堂、苏溪、义东5个区公所,49个镇乡(镇11、乡38)调整为23个镇乡(镇12、乡11):柳青、前洪、桥东、杨村、福田5乡并入稠城镇,王阡、畈田朱、杭畴3亲过差另吧备个乡并入义亭镇,溪华、黄山2个乡并入上须建老补阶蛋鸡么维房溪镇,下宅乡并入吴店镇,东朱乡并入赤岸镇,新新、巧溪、杨梅岗3乡并入职程体伯加少容夫周型种苏溪镇,何里乡并入夏演乡,合作、王宅、田心3个乡并入佛堂镇,华溪乡并入廿三里镇,湖门、塘李2个乡并入后宅镇,尚经乡并入下骆宅乡;尚阳乡与毛店乡合并称线觉真效孩毛店镇,联合、路东、前店3个乡合并称荷叶塘乡;平畴乡改称青口乡。1994年下骆宅乡撤乡建镇。

1997年徐村、荷叶塘2乡撤乡建镇,徐村乡改称徐江镇。1999年,稠城镇原杨村乡与官塘、江湾2乡合并建稠江镇,稠城镇的原桥东乡与青口乡、徐江镇合并建江东镇。至此,义乌市辖16个镇、5个乡。

2001年2月23日,浙政函26号批复同意义乌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大陈镇、楂林镇、东塘乡建制,以其行政区域和苏溪镇群拥、立山黄、新和3个村的行政区域设立新的大陈镇。撤销苏溪镇、荷叶塘镇,以原苏溪镇(不含群拥、立山服成听知培钢渐参阶怎黄、新和3个村)的行举因害国拿婷政区域和原荷叶塘镇的部分行政区域(里宅、高岭、木城、石塘、下陈、新厅、上甘、范家、畈田、东宅、张浒、上西陶、后老经也买田项七复针山坞、塘头应、东湖门、东殿前、上山下、上大路、楼下张、西山下、东陶、东洪22个村)设立新的苏溪镇。撤销佛堂镇、倍磊乡、塔山乡建制,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新的佛堂材层想镇。撤销赤岸镇、毛店镇建制,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新的赤岸镇。撤销上溪镇、吴店镇建制,以其行政区域设立新的上溪镇。撤销东河乡、夏演乡建制,以其行政区域和稠江镇的何泮山村的行政区域设立城西镇。撤销稠城镇、江东镇、稠江镇、后宅镇、下骆宅镇建吧乐克升衡营级制,其行政区域和原荷叶塘镇的部分行政区域(不含上述里宅等22个村)改由义乌市直辖。同时,设立义乌市政府稠皇类美穿书着站谈石城等5个街道办事处(稠城街道、北苑街道、江东街道、稠江街道、后宅街道)。

2003年11月17日,浙政函187号批复,同意义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廿三里镇、城西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义乌市政府直辖。在此范围死海察速投支村造内设立廿三里、城西律曾留阿械2个街道办事处。

2014年9月29日,省政府浓州架必批复同意(浙政函104号)调整稠城街道管辖范围,增井口直急杆冲用一发举作设福田街道。

现辖稠城街道、福田街道、江东街道、稠江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廿三里街道、城西街道、佛堂镇、苏溪镇、上溪镇、大村画限提逐陈镇、义亭镇、赤岸镇。

编辑本段 地理环毫掌质争垂政

位置境域

义乌位于金衢盆地东部,东经119度49分至120度17分,北纬29度02分13″至29度33分40″,浙江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东邻东阳,南界永康、线片落福学明武义,西连金华、血拿服术列夜兰溪,北接诸暨、浦江。至省会杭州书顶医件界责接屋百余里。

市境东、声洋照谓资决掉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南北长58.15公里,东西宽44.41公里,总面积1105.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义乌市境东树没它矛乡充久进策犯、南、北三面群山环抱,境内有中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土壤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义乌是典型丘陵县,地貌结伯春依圆武假就设鸡空衡构类型多样。东北山区预湖包括整个东塘乡及楂林、巧溪、华溪等乡的中低山地带。中低山和丘陵面积分别占本区总面积的62.7%和33.3%,主要山峰海帝朝理希发李周家国论拔在900米上下,25度以上的陡坡和15~25度的斜坡占本地区总面积的8效款求职布圆八损9.78%。

气候环境

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翻底各脚酒十派战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条早李争呼盐势℃。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

水文环境

本县河流属钱塘江水系,主要有东阳江和大陈江。东阳江源于磐安县大盘山,于廿三里乡何宅入本县境后,流经13个乡、2个镇,于杭畴乡上低田西入金华境,县内总长约39.7训伤团含又5公里。河床一般宽为135~液没185米,按10年一遇洪水,平均水深5.01米,最深河段5.9米。有一级支流21条,其中较大的有10多条。流我夫次说域面积约812.7平派持皮收吸补护雷告方公里。大陈江流经巧小领轮黄介便指溪、苏溪、大陈3个乡入浦江,县境内流长约17.5公里,宽约60米,流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义乌市境内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经初步勘探境内其蕴藏着矿物等24种矿产资源,金属资源有铀、铁、铜、铅锌、锰。非金属资源有萤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

动物资源

兽类:义乌市境内有30多种,数量最多的是黄鼠狼,水獭常在高丘区生活,以赤岸、苏溪两乡为多。其它野兽常在中、低山区生活,以尚阳、东塘两乡为多。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豹、江猪,三类保护的有大灵猫(九江狸)、小灵猫(香狸)、獐、鬣羚(野生羊)。一般野兽有猸子、狸子、麂、野山免、貉子、松鼠、青猺、黄猺、狗獾、石獾、狼、香菇狼、草狐等。毛店乡山区,1984年发现有虎活动。1940年以后,野兽种类和资源日益减少,《[嘉庆]义乌县志》中所记的鹿、猴,久已绝迹。

鸟类:义乌市境内共有200多种,属稀有珍贵的有啄木鸟、杜鹃、黄鹂;主要鸟类有雉鸡、山(野鸡)、竹鸡(泥滑滑)、野鸭(凫)、长尾鹊、鹁鸪、相思鸟、伯劳、猫头鹰、麻雀、山雀、翠雀(翠鸟)、布谷鸟、斑鸠、画眉、燕子、雁(雁鹅)、白头翁等。1958年“大办钢铁”,大树砍伐殆尽,致使在大树或树洞中筑巢孵化的如老鹰、隼、喜鹊、百舌、八哥、乌鸦、仙鹤等已罕见。

植物资源

义乌市境内观赏植物有:草本观赏植物主要有兰花、菊花、大丽菊、万寿菊、金鸡菊、葱兰、香雪兰、吊兰、长春花、虞美人、玉簪(白鹤仙)、牡丹(洛阳花)、水仙、鸡冠花、剪夏罗、凤仙花(指甲花)、龙吐珠、一串红、五色椒、茑萝、昙花、千日红、晚香玉、含羞草、紫茉莉、芍药、文殊兰、蟹爪兰、龙舌兰、丝兰、秋海棠、金针花(萱草)、芭蕉、美人蕉、唐菖蒲、文竹、天竺葵、番红花、矮牵牛、三色堇、君子兰;其他植物:有花榈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药材有白术、丹参、桔梗、铁皮枫斗等。

编辑本段 区域人口

201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362人,比上年增加18349人;户籍人口中乡村人口349342人,城镇人口469020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411832人,女性人口406530人。全年出生人口12249人,人口出生率15.13‰;死亡人口4465人,人口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长率9.61‰。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31.04万人,城镇化达到77.6%。

建国初义乌只有2名回族同胞,到目前,我市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在义乌务工、经商。目前,义乌市境内人数较多的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回族、壮族、侗族、朝鲜族、彝族、维吾尔族和瑶族等,其中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人数超过1万。2017年义乌市被评为“全国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编辑本段 区域经济

综合概述

201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09.5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817.5亿元,增长6.0%。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4242元(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309美元),增长4.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79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9:32.3:65.8调整为1.7:32.8:65.5,第三产业比重比2017年略降0.3个百分点。

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8322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81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6%,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53.4亿元,增长8.0%,其中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2亿元,增长12.0%。税收收入88.1亿元,增长12.2%;国内增值税收入18.5亿元,增长2.6%;企业所得税下降4.7%;改征增值税含营业税增长17.1%。完成财政预算支出107.0亿元,增长1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3亿元,增长2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亿元,增长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1亿元,下降11.0%,教育支出26.1亿元,增长17.6%。

第一产业

2018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亿元,比2017年增长2.1%。

全年完成种植业产值24.8亿元,增长2.7%。粮食播种面积11.3万亩,粮食总产量4.2万吨;经济作物面积21.4万亩,其中:甘蔗面积1.1万亩,产量6.0万吨;蔬菜面积12.7万亩,产量21.9万吨。

全年完成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0.4%。全年完成绿化1.22万亩,珍贵彩色森林2.41万亩,珍贵树种植28.35万株,完成生态公益林保护47.1万亩。

全年完成牧业产值3.3亿元,下降3.1%。我市采取“破旧”与“立新”并举,有序引导和关停排放不达标的养殖场,同时积极推进美丽生态养殖场建设和特色精品畜牧业的发展,培育了像正康猪业、正康家禽等一批规模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场,畜牧业发展动能正蓄势待发。

全年完成渔业产值1.2亿元,增长1.8%。

第二产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48.34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4.5亿元,同比增长12.6%,销售产值539.6亿元,同比增长13.6%,完成出口交货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54.2亿千瓦时,增长10.0%。

规模以上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八大主导行业实现产值34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9%,同比增长16.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3.5%;实现利润总额2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3.2%。

2018年,建筑业产值保持平稳增长,开工情况表现良好,回暖迹象明显。全市163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共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4.5亿元,增长5.7%,较2017年全年提高8.7个百分点。签订施工合同额335.5亿元,增长16.5%;房屋施工面积1432.8万平方米,增长7.3%。2018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8万人,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三产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8.8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城镇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500.9亿元,增长4.3%;乡村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为167.9亿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06.7亿元,增长4.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2.1亿元,增长2.1%。

限上单位零售额中化妆品类增长49.8%,中西药品类增长35.7%,通讯器材类增长2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8%。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下滑,限上批零企业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23.7亿元,同比下降9.9%。

小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4523.5亿元,同比增长8.9%。实体市场平稳发展。全市拥有有证市场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数7.44万户,市场从业人员数23万人,全市有证市场总成交额1593.1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1358.4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年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2368.3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内贸电商1713.6亿元,同比增长16.4%;跨境电商654.7亿元,同比增长17.7%;内贸网络零售交易额1487.1亿,同比增长16.4%;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253.8亿元,同比增长14.7%。2018年全市在册经济主体总数为459224户(其中外资7421户),同比增长20.9%。新设内资经济主体105071户,同比增长39.3%,其中内资企业37925户,同比增长36.8%;个体工商户67141户,同比增长40.8%。12月份义乌市场景气指数为1150.15点。

全年共接待游客2130.6万人次,同比增长6.2%,其中入境游客64.6万人次,国内游客20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5.6亿元,同比增长6.0%,创旅游外汇36889.1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40.4亿元。

编辑本段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职业院校1所,技师学院1所,公办中小学92所,民办中小学12所,幼儿园35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园)生23.5万人,在编教师7957人,在读外籍学生227名。2018年共谋划教育项目145项,其中市重点新建项目9项、续建项目11项、前期项目10项,一般性新建项目56项、续建项目44项、前期项目15项。9所学校、幼儿园建成投用,44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建项目开工。持续推进阳光招生,扩容挖潜,比去年扩班38个,增加近1900个学位;40所幼儿园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增设1万余个学前学位。修订完善人才子女入学的政策,解决各类人才子女入学达738人。

义乌学校
校名简述校址校园风光
浙江省义乌中学
  浙江省义乌中学成立于1927年,前身是义乌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一说1953年)定名为浙江省义乌中学,1981年列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95年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4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义乌市江东街道南门街888号
  义乌中学  
义乌市第二中学   义乌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82年,系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学校坐落于义乌江东文化教育新区,校园占地7070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3118平方米。
  义乌市义东路
  义乌二中  

科学技术

全年培育国家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新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新培育省级众创空间4家。种子基金投资项目12项,投资金额1.11亿元,其中义乌项目4项,投资金额3750万元。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6991件,申请量同比增长26.1%,专利授权量4374件,增长28.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69件。

文化事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博物馆新馆、美术馆、非遗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新建阅读场所50个,乡贤图书馆14个,“丝路文化驿站”5个。新建健身路径107条,新建、改建篮球场68个,门球场7个。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组织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开展精品婺剧《真理的味道》、《一代河神》创作,婺剧《鸡毛飞上天》入选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参演作品名单和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建成了“文化义乌云”、图书电子化借阅、农村电影放映等平台。组建了1400余名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蒲公英培训课堂免费培训30期次,共计1.4万人次。澄心学堂开设8个门类传统文化课程,培训2000余人。义乌入选第四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单位。2018年义乌市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排名跃居全省前10名,位居金华各县市第1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在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并获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项目奖金200万元。

体育事业

全年新建健身路径107条,更新篮球架44副,新建灯光水泥篮球场13个,新建灯光塑胶篮球场10个,水泥篮球场改塑胶篮球场1个,门球场7个,共下拨补助经费396.5万元,竞技体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体教结合,科学布局业余训练,青少年业余训练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市运动员参加浙江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获得3枚金牌,5枚铜牌,参加金华市级及以上比赛获得金牌83枚、银牌65枚、铜牌81枚,其中国家级比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4枚,全年共奖励经费超125万元。承办了2018—2019年WCBA全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稠州商业银行俱乐部20个主场比赛等6项高水平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2018(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和以“新丝路、跑起来”为主题的义乌购•2018义乌国际马拉松赛。2018(IET)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再一次被浙江省体育局列入优秀体育品牌赛事名录。义乌市马拉松赛被中国田协评为铜牌赛事。

医疗卫生

全市现有医院、卫生院数47个,其中三级以上医院4个;实际开放床位数6339张,其中三级以上医院床位数2804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32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638人,注册执业护士5257人。全年产妇数20335人,接产活产数20489人,住院分娩率100%。其中义乌市户籍产妇数9817人,活产数9951人,系管率98.66%。全市建册34316人,高危妊娠数7570人,高危管理率100%。共办理《出生医学证明》21476人次。抢救危重孕产妇49例。

城市建设

2018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103.81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872.4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面积1186.88公顷。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1%和100%。

环境保护

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PM2.5平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提前达到国家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前移8位;全市县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得分86.55分,同比提高8.48分,全省排名跃升至第21位。在全省率先实施“代办制+承诺制”改革,累计完成264个项目审批,推进“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实现省级工业区、省级特色小镇全覆盖,完成区域环评备案项目68个,陆港物流园区等6个扩面区域规划环评完成审查。成立“蓝天保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开展VOCs污染治理等十大专项行动55项工作任务,垃圾焚烧发电技改项目投入试运行,化工、涂装等5个行业59家VOCs企业完成深度治理,120家VOCs年排放量10吨以上企业完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关停取缔涉气“散乱污”515家。严防水质反弹,完成271个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市366个)和34家金属表面处理、农副产品等涉水行业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提标改造,江东污水处理厂二期通水运行,双江湖、佛堂二期、赤岸二期、高新区污水厂改扩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大陈等5座污水处理厂实现尾水排放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组织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摸排污染底数,完成全市1.3万余处单位的入户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上报专网工作。

人民生活

2018年,居民收入实现持续平稳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711元,同比增长8.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207元,同比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389元,同比增长9.0%。城乡收入比为1.96:1,继续稳步缩小。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为34402元,同比增长6.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8740元,同比增长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961元,同比增长10.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50.5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25.7辆。

社会保障

共清退不符合低保资格的对象212户355人。在金华地区率先完成低保提标工作,低保标准提高至855元/人•月,同比提高10.3%,实现“消除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目标。低保对象新增195户303人,低保边缘家庭新增284户545人,全市共有低保户3692户4908人(包括特困供养人员),低保边缘家庭675户1322人。共发放低保金3748.69万元。全年共实施医疗救助13741人,救助资金1158.77万元。其中,“一站式”医疗救助13727人次,救助资金1139.1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55户477人,发放救助金128.24万元。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108.19万元,发放民政定救补助对象生活补助374.39万元。

2018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74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4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0.7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16万人。

编辑本段 历史文化

县名由来

相传秦时,距东海西150公里的于越境内,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理说,老百姓应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但由于当地财主的残酷剥削,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和家园,或成为农奴,或流浪行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对颜姓父子,父亲名叫颜凤,儿子叫颜乌。两人从山东避乱南下。他们开始时给一户财主家打工,但后来财主见颜凤又老又病,已经没什么油水可榨,便把父子俩赶出了家门。颜乌和他的父亲只好行乞为生。

由于经常食不裹腹,父子俩常常饿得头昏眼花,特别是年迈的父亲,已经是重病在身了。好在颜乌是个孝子,服侍父亲十分周到。

有一次,颜乌在行乞途中发现了一个小岩石洞,洞内面积不大,但冬暖夏凉。颜乌喜出望外,他把岩石洞收拾了一下,搬来几块干净的大石块,大的当床,小的当凳。从此,父子俩就在洞内安身下来。

转眼就是夏天,岩石洞内的蚊子渐渐多了起来,如何让病重的父亲不受蚊子侵扰睡得安稳?聪明孝顺的颜乌自有办法。每天傍晚,颜乌总是先将父亲背到洞外乘凉,然后他自己回到洞里,赤身裸体躺下,那些又大又狠的蚊子嗡嗡地围住颜乌搣狂轰滥炸攠。过了个把时辰,等蚊子饱食后都心满意足地搣撤退攠了,颜乌才起身把老父亲背回洞中睡觉。有时候父亲忍不住问:搣儿啊,你脸上怎么这么多的红疙瘩?攠颜乌总是笑着说:搣爹,您眼睛不好使,我脸上红润着呢!

天长地久,颜乌的孝顺行为感动了栖在岩洞口的一窝乌鸦,这些乌鸦见了蚊子就吃,后来洞中的蚊子竟没了。颜乌有时要饭回来,也会省下一点食物来喂给乌鸦吃。父子俩和乌鸦竟成了好邻居。

一日天刚蒙蒙亮,乌鸦突然被一阵痛哭声惊醒,原来颜乌的父亲死了,颜乌抱着父亲的遗体在洞门口哭得死去活来卨och厎乌鸦也被那凄惨的哭声所感染,难过得“哇!哇!哇!”地哭叫起来。后来,有几只乌鸦相继离巢,朝不同的方向飞去。

过了几个时辰,奇迹出现了,只见成千上万只乌鸦朝颜乌父子飞来,每只乌鸦的颈上都围着白色的丧圈。乌鸦在颜乌父子的头顶上转了几圈后,又向西北方向飞去,它们从1公里外的黄土地上衔来泥块,堆放到颜凤的身上.这些乌鸦你一块泥,我一块泥,忙忙碌碌地来回飞着,很快,乌鸦的嘴喙受伤了,泥块上都染上了点点滴滴的乌鸦血.

到傍晚时分,乌鸦筑起了一座高高大大的坟墓。

据说,后来孝子颜乌死后,乌鸦又在其父坟墓旁衔土葬之。人们在这里建起了祠堂,称为孝子祠。为了纪念那些筑坟受伤的正义的乌鸦,人们把这一带地方叫做乌伤。秦始皇平定江南后,这里建县名乌伤,公元624年,称义乌。

据老人们说,当年乌鸦啄泥而成的大坑积水成塘,就是现在市客运中心北面的秦塘;乌鸦衔泥途中休息的地方因掉了不少泥块,成了一座小小的馒头山,前些年城市扩建,馒头山被取土做路,成为城中北路的一段,大概位置在义乌登峰机械有限公司附近。

方言俚语

本县方言是浙江南区吴语婺州片中的一个小分支。全县均讲吴语。但由于本县位于浙江中部,交通方便,与外地交往频繁。因此义乌话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较大,内部差异也较明显。故县人常有“义乌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说法,说明义乌话的复杂性。如“鸡蛋”一词,稠城一带叫[t],而陇头朱、上滕、苦竹塘、萧皇塘、葛仙等地叫[t曲9D],显然受金华话的影响。又如“糖梗”一词,稠城一带叫uGl,而华溪、何宅,下湾等地则叫[dokus],是受东阳话的影响。又如“板”一询,稠城一带叫[ma],而东塘、大陈、后深塘等地则叫[pa],是受诸暨话的影响。据调查,靠近诸暨的红峰、燕窝人讲的就是诸暨话,而胡山、大陈、凰升塘人,他们既会讲义乌话也会讲诸暨话。与浦江交界的仙坪、鲤鱼山、大方人,义乌话、浦江话并用。总之,本县与邻近县的交界处都有这种情况。

从义乌话的内部差异看也足见其复杂性。如“我们”这个词大多数地方叫[:21a1,而下湾一带叫L6021a1,前川等地叫[dzinla],佛堂、下水碓一片则叫[dgioqltual或[dPl091a],上滕、苦竹塘等一带叫[dzisnaql。又如“党”这个词,稠城一大片叫[n91,陶店、下湾等地叫[n。],华溪等地[n01、rt。1并用,前川、下水碓一带叫[n01,东塘等地叫[tanl,陇头朱、上滕、苦竹塘、何里乡等地叫[na9I。又如“姜、乡、羊、秧”等字,绝大多数地方都读[t9jo。、i。],而湖门乡一片则读[t少91ci9、ji叼、i9I。总之义乌话的内部差异较大。

民俗风情

家族

宗族:多数村落系聚族而居,一姓即一宗族。一个或数个同姓村落建有宗祠,一般为3进,作为悬祖像、供牌位、收租息、岁时祭祀和续修宗谱的场所。宗祠事务由辈分最大的族长或绅衿、理事主持。族皆有谱,记载本族源流、行状、铭旌及世系、排行(名讳、生卒年、简历)。一般20年续修一次,木刻活字,连史纸印刷、修谱经费由全族负担或各房分摊,有的要第一次上谱的男孩缴“新丁费”。谱修成后,在宗祠内举行隆重“祭谱”仪式,演圆谱戏庆祝。土地改革后,祭祀修谱等活动皆废。

家庭:旧县志称颂本县民情风俗:“颜宗流风薰被,民多尊长孝亲,忠心为国”;“崇礼仪,尚孝义”;“勤劳俭朴,鲤直好武”。过去以多代同居为荣,有多至五代同党的。家庭内部男子占统治地位,家长为辈分最高的年长者。相互间称谓:称直系高曾祖为太太公、太太婆;以下分代称太公、太婆;爷爷、奶奶(嬷嬷);爸爸(爹爹)、姆妈。旁系因辈分及出生迟早而别,大于父亲的称伯,小于父亲的称叔,各以代序冠数字,如五太公、三爷爷、二伯、四叔等。女性则同代称姊妹,父辈称姑姑,祖辈称姑婆。至于对晚辈亲属,多直呼其名。炊事由姑妯轮流操作。家庭难于治理时,析产分居;长辈生活费用先提成并固定为公有常产,俗称“拔常”;常产由一房专管或各房轮流值年,常产经管人就是供养长辈人。亦有将家产分光后,由各房轮值供养的。建国后,社会制度变革,生产发展,妇女解放,促使封建大家庭解体。

婚姻

婚制:本县过去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只有极少数一子祧两房,两房父母各为承祧子娶媳完婚而造成一夫二妻制的。旧俗择偶一般以门户相当、年龄相近为条件。各姓宗族都有同姓不婚规定。纳妾只少数达官富绅行之。典妻:为妻不生育,或只生女不生男,有典他人之妻育子续嗣的,典妻仅凭中人立约规定受典期限和报酬数额。纳妾典妻。建国后废止。再醮(改嫁):封建时代,以夫死守节不嫁、从一而终为美德;民国以后多有再婚的,也有夫妇离异后再嫁的,以上俗称“二婚亲”,幼子女随嫁带往夫家抚养。续弦:丈夫因妻死亡而再娶,俗称“讨填房”。招夫养子:妇女因夫死且遗有子女待养,招单身汉进门作丈夫,俗称“进舍”。所生子女随父姓,不能继承女方家财产。日后女方儿女长大,有子者带子回家,无子者能容即终老其家,否则常有于晚年被迫离开流落无靠的。入赘:年老父母有女无子,乏人赡养和继承产业,又难舍爱女外嫁,因此招婿入门,俗称“招囡婿”。往昔赘婿受人轻视。建国后,新婚姻法对男方到女家落户的,同样受到保护,树文了新风尚。童养媳:贫苦家庭领未成年姑娘来家抚养,俟儿子成年后配为夫妇、俗称“养媳妇”。童养媳多遭虐待,成年后被强迫结合,甚至酿成悲剧。建国后,政府已明今禁蓄童养媳。耗来婚:已订婚男女,一方父母死亡,趁热丧行嫁娶手续,红白喜事一起办,建国后仍有如此办的。插花婚:一为姊死妹承,丈夫在妻子死亡后续娶妻妹:一为兄死弟承,已婚男子死亡,其弟与寡嫂结合。换亲:甲乙双方均有待婚儿女,互相交换女儿作媳。中表亲:婚眷辈分相等,即表兄弟姊妹结为夫妻的.这种亲上亲婚姻关系,过去极为普遍,建国后,倡导禁止近亲结婚,但未绝迹。靠老:中年或老年寡妇家境贫穷或受制于儿媳,晚年侍奉无望,遏有鳏男,愿与伴老同居,以过晚年生活。抢亲:系封建时代买卖婚姻的表现,买卖双方事先暗中约定,由买方伺机突袭,用被巾蒙住被卖妇女头口,抢拥入轿,疾抬而归。这种预谋的强迫买卖婚姻,有丈夫卖妻子的,也有公婆卖寡媳的,解放后已绝迹。

婚礼:旧式婚姻缔结,俗尚明媒正娶。媒人说亲大都受男方家长委托向女方家长试探同意后,经过相亲,另方再备简单礼品定亲,也称“押书”。正式订婚,俗称“下礼”(纳币),男方用庚帖(上写出生年月日时辰的大红喜帖)与花红(化妆用品)、酒礼(酒及点心)、聘金(钱钞),送往女方;亦有女方向男方断定须送多少礼品聘金的,俗称“断聘”。女方亦将所许女儿庚帖、男人衣帽鞋袜一套及花生、鸡蛋作回礼。迎娶前二日,男方每送鱼、肉、鸡、糕点、粽子、馒头、红馃等给女方,作为新娘出阁告别亲邻设宴之用,俗称扭“轿迓羹”。迎亲时,备花轿,请乐队,接新娘至家,向天地神抵焚香礼拜,俗称“拜天地”。摆酒筵款待亲朋,贺客闹新房讨“七字果”(用桂圆、荔枝、莲子、南枣、香榧、核桃、花生配制而成),俗称“讨落花生”、“看新孺人”。喜宴一般3天,第三日,新夫妇祭拜祖宗;序拜公婆及上辈长者,会见伯叔妯娌姑行,俗称“拜三日”。新娘下厨执炊事,表示从此开始家务劳动。次年正月初八、新女婿到岳家“回门”(亦称“拜门”)。亦有婚后第四天即行“回门礼”的。新娘出阁,必备嫁妆,除蚊帐、合欢被(荷花被)外,有骨牌凳、抽屉桌、小柜,钱柜、箱柜、箱子、大橱、春凳、梳妆台等家具,量力而备。80年代流行的嫁妆,系女方向男方索“三大件”(先为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后进而为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五四”运动后,城镇少数上等人家有文明结婚的,订婚后,择日邀亲朋举行婚礼,赞礼人司仪,请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致词,新郎新娘交换饰物,各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即告礼成。以上所说婚礼,类皆旧时中等以上人家所为。贫穷者多从简。建国后,崇尚婚姻自主,婚仪更趋简化,旧时备花轿,请乐队,拜天地,闹新房等均废。结婚当事人向当地政府作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略备茶点,分送喜糖,即作完成婚礼。亦有若干对夫妇,在同一场所、时间,举行简单婚礼,称“集体婚礼”。亦有青年男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同往外地作短期旅行,称“旅行结婚”。70年代后期起,旧俗局部复萌,嫁妆、酒宴日趋奢靡,非花巨资莫办。

喜庆

贺生:旧俗女子婚后怀孕,临产前,娘家送红糖、核桃和鸡蛋给女儿家,俗称“送催生子”。出生的如系男孩,婴儿父母要“担保生酒”,往岳家报喜。婴儿满月,外祖父家要送几套衣帽鞋袜及糖果点心,称“担满月”。婴儿在这天“剃满月头”,分“剃头(耪)果”给亲邻,富家且设宴欢庆。外孙周岁、外祖父家要“担得周”,送1至10岁所穿衣服和长寿糕、长寿面(挂面)、馒头、染红的鸡蛋。生女儿则这一切全免。孩子长大,每逢10岁生辰,至亲姻戚,用鞋袜、面、蛋(蛋数按孩子岁数加10)致贺。寿庆:40岁例不作庆(因“四”与“死”谐音)。50岁以上寿辰,把神祇、拜祖宗、宴亲友,视家庭经济情况开贸;到80年代,农户有放映电影庆祝的。

建房:早年建房多为砖木结构,动土落脚、穿根上梁等建造环节,都要请阴阳地舆家拣选吉日良辰。架正梁(栋桁)时,建房主备牲礼和五谷、五金、五行属品祀神祇。夜间,主人宴请诸匠作及亲邻于梁下。建房动工日,宴请建房工匠以“起工酒”;房屋封檐,再次宴请“封檐酒”。亲邻无偿帮工,一般于房屋落成日,设筵酬谢。70年代起建房材料、式样改变,动土、穿榀、立柱、上梁诸环节的习俗亦改变,有的仅存残迹。迁居:旧俗迁居新屋必先拣定吉日,进屋前3天镇宅。进屋时,全家男女握香携灯,拿农具,携炊具,鱼贯进入新屋;放鞭炮,拜灶君,设宴招待亲朋。建灶:旧俗建灶取主妇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拣选吉日良辰。按所选吉时,排脚起灶,竣工出烟。锅灶建成,主妇下灶烧火,爆“谷花”分送亲邻,以示彩发。当晚设酒席与亲邻共聚,俗称“暖灶”或“闹灶”。

丧葬

本县丧葬旧俗,繁琐而迷信。老人临终时,子女须侍立左右“送终”;断气后,送过“无常”,将尸体移至公屋或中堂“落地”,停灵开吊。请“风水先生”拣出殡日期,选墓葬地点,定坟向方位。用白纸条遍贴门户、大家具,自家田地上插小白纸旗“戴孝”。差报丧人讣告亲友,给死者“买水”浴尸,穿殓衣。富有人家请道士至灵党诵超生、血污等经咒或做水陆道场(一或数昼夜)。出殡时,死者卑亲属全身穿白戴孝,扶哭丧杖送丧。棺木入墓安葬后,领木主(神主牌)入先祖神龛或宗祠(建国后,多数不用神主牌而在家屋中悬遗像)。请道士“驱煞”。送殡毕,设筵答谢送殡亲邻,送馒头、红馃等去“晦气”。从死者断气日起,逢七倍数之日(除“四七”外)均设祭“排七”。孝子孝孙百日后才理发修容,以后仅帽顶鞋尖,缀以小块圆形白布作为服丧标记。死后百日和死期周年,俗称“忌日”,皆到坟致祭;少数富户逢亡者10年生日做道场,俗称“做阴寿”或“冥寿”。客死外地运回尸体,只在村外搭地窜铺停尸作灵堂开吊。尸体无法运回安葬,则束草成人,穿戴死者昔日衣冠,请道士设法场招魂,然后把衣冠草人入柩安葬,俗称“招魂葬”,墓称“衣冠墓”。婴儿死亡,一般将尸体抛入“千人池”或埋入“义冢地”。建国后,移风易俗,改革殡葬,1970年建成火葬场,号召群众实行火葬;丧仪简单节约,改成举行追悼会,亲友吊唁送挽联、花圈,亲属臂缠黑纱或胸前缀戴白色纸花,以表哀悼。

祭祀

本县旧俗农历春节在堂上挂祖宗画像,除夕陈祭品(烤豆腐、豆腐皮包、精肉、肥肉四色及粽馃、馒头、米饭、黄酒),迎祖失灵魂回家过年。年初一上坟拜年,如上祖积有钱谷,分给每人压岁钱(八封钱)或馒头。清明冬至携祭品到坟前祭拜,并在坟上添土,压放烧纸,以示有子孙后代在奉祀。三代直系尊亲生卒期,家祭纪念,俗称“烧羹饭”。土地改革前,一般公常均有祀产,以其租息供祭祀费用,祭后分享炸肉,俗称“分肉碗”。有的家庭逢喜庆亦祭告祖先。亦有长期离家远行,于出归之日祭祖,以祝酬保佑平安。

饮食·服式

主食:以大米为主,煮成白米饭、白米粥、泡饭、饭汤、菜饭和大米加工成粉后,制成米粉羹、调羹面、糖饧、米糷、索粉等。其余用小麦粉做成麦鳅、麦结、面老鼠、麦拓糊(麦锅)、麦饼、麦饣果、拉面、麦饺、麦羹、馄饨、索面等;用玉米(俗称六谷)粉做六谷饼、饣果、结、饭、羹等;番薯有番薯块、薯丝饭、番薯粉做的饣果、饼、粉丝等食物。

酒宴:习俗客来必先泡茶敬姻,烧“子汤”(本县大部地区称鸡蛋为鸡子)以示尊敬。敬神祭祖、设宴请客都用黄酒礼待;婚丧时至亲送成担老酒庆吊;婚事毕后,新郎担酒谢煤;发生纠纷,错误一方,有用“羊酒礼”谢罪的。早先吸烟。全用本县烟号自制的黄烟散丝(俗称旱烟),吸烟工具有竹制旱烟筒、潮烟筒和铜质水烟筒。20世纪20年代后,卷(香)烟从沪杭等地输入,即逐渐普遍吸用,现在吸旱烟的几近绝迹,酒宴席上必选用高级香烟敬客。喜庆签席一般用三样点心:馒头、粽、红饣果;三样热食:火乌肉垫录笋(笋干片),鸡子衬索面,鱼烧豆腐。中等的加用猪腰、猪肚等烹调成汤或羹,俗称“四汤四吃(羹)”。上等的选用各种时鲜果品、鱼、肉;鸡、鸭、山珍海味等设宴,俗称“十六汇鲜”。

衣服:清末民初,普遍穿土布大襟短衣,腰束围裙,冬今穿长衫棉袍,士绅外加马褂。30年代,男女衣料土布与洋布(厂机织布)兼用,男子夏天改穿对襟短衣,冬穿棉衣裤;妇女夏穿短袖大襟上衣,冬穿旗衫旗袍。绒线衣初出现,男作内衣,女兼作外套。50年代起,男女青壮年多穿对襟短衣,衣料亦棉织品占绝大多数。公教人员皆穿列宁装、中山装。70年代后,化纤布日趋流行。男女衣式,甚多变化。80年代,男女青壮年服式多样,颜色鲜艳。

鞋帽:清末民初,男子穿家制布单鞋,少数老人穿布靴,妇女缠足穿尖头狭小弓鞋(“五四”前后,禁止缠足,式样渐同自然足)。农民夏天穿蒲鞋,出门上市或挑担穿草鞋,冬季雨雪天穿牛皮钉鞋。20年代始,橡胶底“平底鞋”、篮球鞋、皮鞋、套鞋出现。解放后,盛行胶底解放鞋、塑料凉鞋、拖鞋、泡沫底鞋、旅游鞋等,高跟鞋尤为青年男女所青睐。

清末民初,儿童戴帽圈、四角帽、公子帽、和尚帽,小青年戴小毡帽,壮年戴大毡帽,少数老年也有戴风兜帽的。中老年妇女头上缠2寸阔黑绉纱御寒。30年代起,戴绒线帽、棉线猢狲帽,公教人员戴礼帽、瓜皮帽、鸭舌帽(工人帽)。50年代起,老壮年戴卷边绒线帽,国家工作人员戴八角帽、干部帽。妇女戴黑色绒线结帽或黑色平绒褶编叠花帽,年轻妇女用彩色东方呢作帽。70年代起,冬今流行麻织长绒有耳棉帽,人造革有舌卷边帽,土耳其式长筒麻绒软帽。

发式:清时蓄发梳辫,男子30岁后留须。人民国提倡剪辫,青壮年多剃成光头,老年人剃留后半个头梳辫盘头上。女性留全发,姑娘背梳单根长辫,前额留披发(俗称刘海);出嫁妇女,改辫为鬃垂脑后,罩发网。1927年后,青少年剃平头、圆头、“西洋发”,壮年仍多为光头,老年鲜有留辫的。农村青年妇女仿学校女生留发齐耳门或垂肩。抗日战争前后。部分妇女将垂肩长发向左右梳成二根短辫,亦有少数烫发的。解放后,青年发式有青年头、游泳头;留辫妇女仍梳作二根,后垂及臀,烫发一度绝迹。80年代起,城乡年轻妇女烫发之风大兴;少数男性青年爱留长发、大鬓角、蓄短胡,光头已届罕见。

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本县称过春节为“过新年”。新年时限延至正月十八日止,一过十八,就认为是“年过月尽”。旧时年初一清晨,贴上写“开门见喜”红纸条,向喜神方向礼拜接福;在祖先遗容前上供,序拜尊长亲邻,恭贺新禧。家长给孩子分糖果钱;早餐吃羹,中餐食粽,表示农家“先耕后种”;有的早餐吃年糕,取吉年年升高。年初三后,携礼包(旧时用白糖藕粉或红糖薯粉;80年代起,有用人参精、双宝素等高级补品的)到亲友家拜年。春节期间,有的村定日子演“节戏”。建国后,村村敲锣打鼓,向烈军属拜年,赠礼品、年画、挂光荣匾等。

元宵: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六为庆赏元宵活动日期。厅堂上悬挂各种各样彩灯;小孩玩的有兔、猴、鱼等动物灯;成人以迎龙灯为田家乐,有的村请戏班演元宵戏。

二月初二:一般以这天为“春社”日,少数村庄于晚上迎龙灯娱神求丰收。

四月八日:旧俗相传这天为农家牛生日,时兴用豆(豇、蚕、豌、绿豆任选一种都可)掺米煮饭喂牛。为贺牛生日,这天给牛辍耕休息。人食豆饭,俗有“体健如牛”之说。

端午:旧俗家家门边插菖蒲艾枝,门楣贴钟馗、张天师像或道家符箓避邪驱妖;涂雄黄酒于儿童面上以祛毒,撒石灰洒雄黄酒于墙角柱础以杀虫;结幼儿佩戴内藏冰片、雄黄或樟脑九的香袋或内藏香料的纸做“香包”以去秽。多数村庄通行以箬叶裹棕,做麸浆馃,供早餐食用;中晚餐时兴吃鸡蛋、大蒜、肉饼、馄饨、包子等;馒头、粽子、鸡蛋亦作亲邻间馈送礼品。新出嫁女儿的娘家用棕、馒头、大蒜、鸡蛋及麦秆扇等“担端午”。婚久而父母健在,由女儿送节日食品以“望娘”。农家这天采集六月雪、青木香、紫苏等草药备以防暑;商家清结往来帐目。

六月六:俗有“六月六,狗洗浴”谚语。时到六月,天气炎热,非但男女老幼要洗浴解暑,即猫狗也不例外。这天读书人晒书籍,和尚道士晒经卷,农家晒粮食、种子、衣服以防蛀,称为“晒伏”,俗谚:“六月六,不吃肉,要生个大瘰毒。”有的农家趁此食肉以改善生活,增强体质。个别村庄也有于这天迎神的。

七夕:旧俗有的妇女于七月初七午夜陈瓜果于庭,向天孙乞巧。亦有妇女在这天用花椒、紫荆等树叶洗发去垢,说能醒脑开窍。吃素老妪有去佛殿“拜斗”的。

中元节:俗叫七月半。这时本县早稻、枣子已收,白天时间较长,农活繁忙,素有用枣子、糖饧、索粉充饥习惯,俗有“七月半,枣当顿”,“七月半,索粉糖饧当一顿”谚语。亦称“死人(鬼)节”,俗谚“一年两节半,清明冬至七月半”,民家于这天祭祖,到村旁“义祭坛”把“游魂孤鬼”。

中秋:也叫八月半。这夜城乡普遍赏月,家家备办月饼、石榴、柚、菱、藕等,自制粽、馃、麻糍以赏月。儿童把它陈列几上,遍插清香,称“拜月亮姑姑”。旧时商界于此日结算贷款往来,店主宴请店伙,也有对来年去留表态的。

重阳节:明清两朝,县城文人雅士在九月初九这天携樽挚榼,往桥东乡鸡鸣山登高速游。乡间,数百年来,曹村东北的德胜岩、义亭北面的铜山岩有庙会,尤以德胜岩最为热闹,交流物资也多。

除夕:俗称“年三十夜”,为本县重要传统节日。习俗过年过节,传统用猪头、鹅(或鸡)作敬神牲礼。几个月前,农家就喂养年猪年鸡,酿造年酒,置备年货。腊月二十日后,拣天晴时日,家内进行大扫除,俗称“掸尘”。廿三日晚上送灶神上天,廿五日早晨具糖点接灶神。节前家家切炒米糖供春节茶食,宰年猪年鸡备除夕谢年。贴年画、春联(斗方)以庆新年。廿九日夜或三十日盛供三牲福礼、五谷祭品向空礼拜神抵,俗称“谢年”。全家团坐吃年夜饭,称“隔岁”或“饯岁”。于灶下煨炭头树茬,称“?年祭”。每间室内燃点灯烛,称“满堂红”。妇女在灯下赶裹年节粽子,其余成员娱乐并侍候祖宗画像,神龛、灶君等处继续点烛燃香,守岁到天明,俗称“坐长夜”。午夜子时,持灯笼、握柱香到附近神庙上香,称“出行”。建国前贫穷农户,逼临年关,债务难偿,常有往凉亭庙宇躲债过年的。建国后,家家欢度春节,已无人外出躲债。

时令节日

立春:俗称“新春日”,家家在门框廊柱贴“迎春接福”红纸条,俗有“年大不如春大”谚语。在历书所载“交春”时刻,燃香焚纸,放爆竹,望空祝福,俗称“接春”。为预兆一年吉利,忌吵嘴打架,宜说吉利话。

清明:照例扫墓添土外,家家门宙插柳;拂晓前,牧童吹树皮号角,约伴牵牛到野外抢吃青草,俗称“抢青”。城镇男女老少郊游,谓之“踏青”。农家普遍植树造林。习俗用米粉掺拌“真青”或“大叶艾”嫩叶制食清明馃,俗谚“吃了清明馃,晴雨田畈坐”,意示春耕开始,大忙将至。少数农家妇女携篮抱婴向村邻乞讨清明馃,俗称“讨清明”;亦有于端午节乞讨的,名“讨端午”。佛堂、田心一带,有的村庄迎清明灯(龙灯)。

立夏:俗传立夏日摘青梅尝新,可免“疰夏”;忌坐门槛,以免双足酸软无力。俗有称体重之风。

夏至:农谚有“夏至见稻娘”之说,早稻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时农家麦熟已收,户户煮食面饼面条,有“端午馄饨夏至面”之谚。从前公常夏至节收麦租,收租人以麦饼佐咸菜豆腐作中餐。农家吃白糖熓红枣增加营养,以迎接割早稻、种秋作繁忙农活。

冬至:时近岁尾、习俗农家普遍扫墓添土。有些村于此前后施孤傲清酪醮,结算公常帐目。俗谚“过个冬,去个公;过个年,去个爷”(去,死亡;爷即爹)。意为已婚妇女必须在夫家过冬至和春节,否则会死公公或亲爹。每有为细故争吵反目而离家出走的妻子,因怕担干系,于过节时,不得不回夫家过节而由此得以重归于好。

庙会.社戏

庙会:建国前,本县较大庙宇在所供神佛生日有庙会,如稠城镇的三月廿八、十月十五、佛堂镇的十月初十,曹村的九月初八,楂林的八月十三,苏溪的八月十五,义亭、廿三里的九月初九等,醵资演剧于神庙前,并以旗伞、锣鼓、抬阁、罗汉班等娱神。建国后已成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社戏:神庙开光,话戏斑演戏,俗称“做好看”,为神庙建奉村户的共同敬神活动。有的每村演一台戏,几台戏在同时同地演出,俗称“斗台”。远近赶往看戏的,男女塞途,人如潮涌。民国14年(1925)铜山岩开光,义亭秀才鲍其华(卓甫)撰写在何金玉戏班台柱上的台联:“金鼓闹铜山,屈指算来,月十一,日十一,戏班亦十一;玉萧震铁岭,抬头望去,男万千,女万千,赌局也万千”完全写实。

大型的民间迷信敬神活动尚有:为求取雕塑神佛偶像或龙灯头的树木泥草等材料的偷神泥、佛骨、龙板的迷信陋俗;庙宇神像、龙灯头新建或重修完竣,经雕塑彩饰后,有“接神水”和“开光”的迷信敬神活动。开光之年,供奉村户,宰猪羊整个陈列神前,称“摆祭”。久旱不雨,集众往深山水潭“接龙”求雨。在建造较大石桥完工时,有祭桥神仪式的“游桥”。少数信佛老妪在神庙开光或所信仰神佛诞辰晚上,相约前往进香礼拜的“靠山”;向神佛礼拜乞示荣辱否泰的“求签”。食素念经老妪约集的“拜斗”、“忏血污”。其他有用铜钱排演神数,掐算休咎的“卜课”;用竹片排作卦象,判其否泰的“卜卦”;以地基的风向水流形势,诡依玄理,定吉凶祸福,为人相宅相墓的“看风水”;为人治病解疑的“扶乩”;装神弄鬼为人治病和“招亡魂”、“游十殿”的神汉“降神”和亚婆“巫三姐”;用柳庄、麻衣相理,以人的五官四肢、相貌气色来审察富贵贫贱、吉凶祸福的“看相”;有以人的出生月日时辰,结合天干地支,排出“八字”、“行运”,断定终生休咎的“算命”;摸骨撮画卷或拆字,推断人事吉凶以骗人钱财等。

民间娱乐活动

斗牛斗牛:德胜岩胡公殿、义亭乡铜山岩、夏演乡梅口殿、田心乡新殿(灵瑞殿)、廿三里乡楼山塘等,在神庙10年一次开光时斗牛酬神。斗牛,10日斗一次,一般都在秋季开始“兴案”,次年秋季斗牛卖出叫“出案”。角斗必择龙虎日(寅、辰日)“开角”,农忙和严寒盛暑停止角斗叫“封角”。斗牛须挑选颈短膀阔峰高尾小、性猛如狮能角斗的未阉黄牯牛。斗牛场地选取四面环丘的水田数亩,场两端,设用竹扎成上悬红布的“龙门”,供斗牛出入。角斗前。养牛户要先“拼角”或“约角”即约定拼对的牛。角斗开始,牛额束皮兜,换上苎麻软鼻,灌饮老酒,眼搽菜油,在龙门燃鞭炮一串,双方牛从龙门突入、猛力相搏。角斗中,牛或离去的称“抽头”,如牛能挂,拆牛人常帮钓以压对方称“抓钩”。挂后忽翻下攻敌颈项或前胛称“络头”。俟对方双脚离地欲挂。迅以头角侧攻其身躯称“扫”。执牛鼻分开两牛称“拆”;拆而失手复合称“脱鼻”或“脱钩”。两牛兽性发作,死斗不休,头缠蓝巾、腰围汤布的拆牛人就得互相配合,抓牛鼻攀牛角推牛身,将牛拆开。斗败牛有时冲出围现人群,摊翻人倒,常酿惨祸。斗牛飞奔通过斗牛场扬威叫“扬场”,观众抛掷泥块,拆牛人戽洒泥水,以恣欢取乐。牛分赃败,呼声雷动,斗牛败逃,不曰牛逃,而呼“xxx(牛主人)逃”,胜者神采飞扬,牛价成倍增长,败者垂头丧气,牛价惨跌或贱卖宰杀。斗牛饲养远胜常牛,睡处垫以稻草或青草,牛粪随下随扫,牛身污秽定时牵去溪边梳理洗涮,冬煨炉保暖,夏挥扇驱蚊。食料多为大麦、豆浆、嫩草,有时喂红糖、老酒、鸡蛋。斗牛买卖,叫“赋归”、“赋出”,其价常数倍或数十倍于耕牛。斗牛赋出,卖主设宴款待,用鼓乐送行,髹漆牛梯作陪嫁,买卖双方互称“牛亲家”。斗牛相传始于北宋明道年间(1033),解放前,最后一场斗牛是1946年秋到1947年秋在曹村德胜岩。解放初期田心斗过一场。1985年冬,倍磊乡平望村复兴斗牛,有牛10余只参加角斗。

苏溪镇上甘村迎龙灯场景迎龙灯:为本县农村欢度春节的古老传统娱乐活动,较大村庄几乎都有。迎灯天数与日期各村不尽相同,一般于元宵节迎三四夜。龙头有樟木雕刻、施粉填墨、漆朱描金的木龙头,周围绣帷,结挂彩球,上装琉璃灯。龙头后有“中殿”,为小型木雕双层殿阁,雕梁画栋,翘角飞檐,曲槛回廊,相当巧丽。另有一种用篾扎制,糊纸饰彩,翘首曲身,含珠张爪,形象生动的纸龙头;中殿仿木龙款式,竹扎纸糊;剪贴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字画,每年更新一次。龙身由少则数十多则数百甚至千多片灯板串连而成。每一片灯板,长2.3米,阔约18厘米;厚5厘米,中段装灯2盏,盏距70厘米,灯板两端,钻有圆孔,俗称“一桥灯”。连接时,两节灯板对准圆孔,插以一根圆木柄,闩好,人即持此木柄游行。灯壳用细竹篾扎成龙节、花篮、花钵、西瓜、圆抱筐、六角油麻、八角铜锤等多种样式,用彩纸糊饰或白纸绘彩。龙灯出迎,先行各种鱼灯、兽灯及飞机灯、红星灯、堂名灯、牌灯的仪仗灯队,继为铜锣、火铳、彩旗、乐队,手持香烛的头手,再为龙灯队,有的后面还有笙箫什锦班。龙灯迎至村庄广场,敬奉村户上香点烛,陈牲礼供拜;鸣放鞭炮,俗称“摆斋”。龙灯做三进三反的“圈灯”(俗称“旋灯”)。圈灯时,尾随头行,穿进绕出,我往你来,笑语喧闹,纵情欢乐。其他还有剪刀铰、五梅花、铁索环等花样。

还有一种调龙,灯节为长约1米,直径约半米的竹编多孔圆筒,中间贯以长约1.5束木棍炸根柄;筒身糊以彩纸,筒端接以1.7米长圆布筒与别节相连。龙头节余粮、形态威严,下腭装机括,翻动时龙嘴可以开合。龙尾向上翘竖。舞时,龙灯前有一人面向龙头,手根长柄团灯,屈膝向后步步退行,把圆灯向左右翻滚,龙灯头向它俯冲张口,紧跟圆灯随之翻滚。后面诸节,因布简洁连;逐节随头而动,忽起忽落,来往不止,俗称“调龙灯”。

其他还有舞狮灯、走马灯、花灯等。

数百年来,迎龙灯是本县农村普遍的“田家乐”,在“小四清”、“文化大革命”中,被当做“四旧”而“破”之殆尽,1979年起陆续恢复。解放前后。都由男性青壮年参加迎灯,近年来,始有女性参加。1984年元宵,廿三里乡李宅村迎龙灯,除了迎龙头的三五个人是男性青壮年外,其他全由女性青壮年组成。

市花市树

市花:月季

月季2002年7月30日义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审议决定,命名月季为义乌市市花。

义乌市是月季的主要栽种地之一,自古为广大群众喜爱并得到广泛栽种,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良好的栽培技术。月季花容秀美,艳丽多姿,四时竞放,寓意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红火兴旺。命名月季为义乌市市花,将有我利于市人民发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全市人民热爱义乌、热爱家乡的感情。

市树:香樟

香樟2002年7月30日义乌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常会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审议决定,命名香樟为义乌市市树。

义乌市是香樟的主要栽种地之一,香樟遍布全市,市内有千年以上树龄香樟1棵,800年以上树龄香樟4棵、200年以上树龄香樟103棵,百年以上树龄香樟近千棵,成为义乌香鲜明的风光特色。樟树势雄伟,四季常青,象征着兴旺发达、吉祥如意,做为我市市树最具代表性。

名优特产

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饮誉海内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上乘,古今中外屡获殊荣。义乌特产主要有南枣、蜜枣、红糖、火腿、豆腐皮、顶陈酒、山花梨。

编辑本段 风景名胜

佛堂老街

佛堂老街

佛堂老街长510米,已有300多年历史,至今仍然店铺林立,其中不乏老字号商铺。街内全为明清建筑,属全木穿斗式结构,街面由鹅软石铺就,沧桑而不失清雅。老街内一切都是古朴自然的,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宁静优雅。穿梭在其中,感受着古朴的生活气息,会有时光倒流之感。文交会之前,古街会开展八大美院的写生活动。

华溪森林公园

华溪森林公园

华溪森林公园位于廿三里街道东北角,1998年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森林公园,总规划面积为1771公顷,交通便捷,距离市中心仅10公里左右,距离廿三里街道中心区5公里。景区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形态各异,峡谷深邃,奇峰怪石,溪潭飞瀑,湖光山色,令人目不暇接。 前不久,义乌市人民政府和山西正阳浙商联盟投资公司签订了华溪森林公园开发项目,欲投资11亿元,把华溪森林公园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休闲、体验、购物、餐饮、娱乐、金融于一体的旅游基地。

龙山风景区

龙山风景区

龙山风景区坐落于大陈镇红旗村的山林之中,该景区的主要景点为瑞安寺。瑞安寺始建于南宋建炎之年,又名龙山寺,因寺后山峦气势雄伟,形似巨龙而得名。寺以山峻、石奇、林深、涧幽、水清、神灵而闻名于世。

开心谷

开心谷主题乐园开心谷主题乐园是义乌首个省级休闲观光示范园,坐落于佛堂镇。乐园分为“三园”:激情园——漂流、嬉水项目、滑索、滑草、真人CS、烧烤等;农夫乐园——农耕文化、竹林文化、农耕小品等;儿童乐园——淘气堡、益智攀岩、五彩积木、创意堆沙、描绘、趣味捉鱼、儿童垂钓、趣味投篮、风情矮马、变形哈哈镜、脚踏船、植物迷宫留影、宠物饲养、野炊、亲子活动等。

萧皇岩

萧皇岩萧皇岩位于上溪镇,是浙中主轴线中心网点上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人文荟萃,风光旖旎,是一处十分难得的佳境胜地。萧皇岩山势突兀,壁立千仞,以山险、石峻、水清、洞幽、林翠著称。萧皇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着众多光辉的历史人文景观遗迹。双松迎宾、抗倭亭翠、枪旗雪霁、石笋探天、萧皇梵音、伏虎漱玉、龙潭天池构成风光独好的萧皇新十景,令人流连忘返。

义亭镇缸窑村

义亭镇缸窑村的制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义亭镇缸窑村远近闻名。走在缸窑村的乡间小道,你会发现到处都能嗅到陶器的气息:村里的小路上铺的石头,用陶土烧制而成;老房子的泥墙上,密密麻麻地镶嵌着烧窑留下的次品酒缸;房子墙角根用破碎的陶片堆叠而成;就连村里的垃圾桶、路灯都用陶土烧成。 刚过正午时分,缸窑村的传承制作陶艺体验厅内游客便络绎不绝,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厅体验陶艺制作,一个来自印度的中年男人带着几个孩子,也在专心致志地雕刻自己的艺术作品。   

德胜岩森林公园

德胜岩森林公园德胜岩森林公园位于后宅街道的德胜岩省级森林公园属于城市型森林公园,该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9.53%,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交相辉映,最具代表性的有德胜岩、净居禅寺、杭金古道和岭口水库。其中德胜岩是义乌市民古往今来登高揽胜的好去处;净居禅寺始建于唐咸通八年,距今已逾千年;杭金古道现存义乌境内最古老的驿站——剑门亭。

编辑本段 城市荣誉

义乌名片
2011年中国十佳宜商城市
  2011年全国法制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
 
2011年国家生态市
  2011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先进集体
 
2012荣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11年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2012年荣获全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单位
 
2011年中国物流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奖
  2012年国家卫生城市(连续8年)
 
2011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第七位
  2012年中国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先进单位
 
2011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
  2015年中国大众电商创业最活跃的50个县  
2018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义乌名人
傅大士   骆宾王   宗泽   朱丹溪   惠约   黄溍
  王袆   吴百朋  
倪仁吉   朱之锡   朱一新   陈望道   冯雪峰   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