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慧木·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启幕,推动东阳木雕走向艺术高峰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10 15:31

6月18日,“明心慧木·黄小明木雕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本次展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推出的第三次个展,既是为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献礼之展,也是庆祝他本人从艺40年的致敬之展。

展览分成“明木”“明慧”“明心”“明道”四个篇章,展出黄小明创作的近百件精品佳作。“明木”篇以经典作品展示黄小明的善艺;“明慧”篇以随行木雕展示黄晓明游刃于心的雕刻手法与创作思路,“明心”篇以宗教与人物题材木雕致敬人类文明与木雕艺术信仰;“明道”篇以东阳木雕平面浮雕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黄小明对木雕之道的感悟与弘扬。


东阳木雕作品 《永恒的丝路》


东阳木雕作品 《心经》

《忆江南》、《永恒的丝路》、《遨游》、《胡杨之韵》、《山水三十二条屏》……这些雕琢精湛的作品串连起黄小明在东阳木雕艺术上的跋涉探索历程,从中也可管窥东阳木雕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发展路径。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在展览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谈到,昨天夜里,他赶到馆里,认认真真地把黄小明先生的每一件作品看了一遍。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列。吴为山说:“可以感到,他真的是在用心,用智慧,一刀一刀刻写下他心灵的轨迹,刻写下他对生活的热爱,刻写下他对木雕艺术的真挚的情感。”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表示,通过几代大师的努力奉献,东阳木雕业已成为全国最繁荣、最富生命力的木雕形态。在他的印象中,黄小明在中国木雕大师中是最富有开拓性的艺术家。“他深谙木雕的空间形态的表达,木雕和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装饰艺术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我们从他那儿看到了80年代以来云南画派、工艺美院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木雕艺术方面的延展。”

“他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同时他对非遗的传承保护,对产业的发展,对新的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培育等等,都不遗余力,他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杭间表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致辞

黄小明则在开幕式上致辞说,当下,东阳木雕需要在艺术上有更大的作为。“如果说东阳木雕在工艺上已臻高峰,那么它在艺术上只能算作高原。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推动东阳木雕从工艺的高峰走向艺术的高峰。”

从16岁握刀犁木开始,黄小明就立志皈依东阳木雕艺术。在东阳木雕总厂学艺的经历,让他拥有了高起点;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门下后,又悉数习得了师祖“木雕宰相”黄紫金的艺术精髓。在浙江工艺美术学校的学习经历,开阔了艺术视野,丰富了艺术表达,为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链接找到了更多焊点。在兼收并蓄、触类旁通中,他发展出了叠雕技艺,使大块面木雕实现了分组创作,榫卯组装,收放自如;他把速写艺术与木雕结合,开创出了线条自如的“速写木雕”;他率先在东阳木雕界用雕刀表现事物的肌理感,成为“超写实木雕”的先锋;他为杭州雷峰塔独创的“竹简木雕”,诗书画印结合,让平面木雕在不同曲面上卷舒自如,被业界争相效仿;他用木雕模拟生活器用与场景,追求木雕的高度真实视感和艺术美感,开创的“造物木雕”把东阳木雕从客体艺术提升为主体艺术;他在行走中寻找创作灵感,用木雕记录每次旅行的见闻,至今已走遍了五大洲并抵达南极,创作的“带着木雕去旅行”系列,生动诠释了“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他创新了东阳木雕对传统建筑的装饰语言,用安徽九华山大愿文化园、南京牛首胜境佛顶宫等案例,谱写了“雕刀下的梵唱”;作为东阳木雕里程碑式的事件,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复制了乾隆皇帝的宝座,恢复了多种已经失传的传统工艺,被视为东阳工艺美术的集大成者。他让木雕走进生活,回归传统营造的本原,一手设计打造的“个木园”璨然开放,一园落成满城惊!在他的手下,东阳木雕既保持着传统的典雅之美,又张扬着现代的时尚气息,穿越古今,合璧中西,独出机抒,秀外慧中,走进了G20杭州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要场所。


东阳木雕作品《鹤舞》


观众在展厅里看展

40年的坚守,黄小明以匠心和智慧,淬炼出了中国木雕界的点木成金的“金手指”;用内心的澄澈和意志的通明,映亮东阳木雕的发展方向。

据悉,为了体现“苟日新,日日新”的追求,黄小明特意为本次展览创作了数件新品,其中就包括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主会场山水条屏为母本重新创作的十二折扇弧形落地屏风,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题的根雕《永恒的丝路》,用传统木雕语言诠释新时代的伟大命题。

展览开幕当天举行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黄小明卷》首发式及黄小明木雕艺术研讨会。展览持续至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