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啎屰,各本作“午逆”,今正。《律书》曰:“午者,阴阳交,故曰‘午’。”《律历志》曰:“咢布于午。”《天文训曰》:“午,仵也,阴气从下上,与阳相仵逆也。”《广雅·释言》:“午,仵也。”按:仵,即“啎”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其形。古者,横直交互谓之午,义之引申也。《仪礼》:“度而午。”注云:“一纵一横曰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