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6 10:32

献给《反恐24小时》| 今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

2017-05-06 17:30

《反恐24小时》2001年开播,该剧采用实时推进,每集一小时,剧中的所有事情也正是在一小时内发生的,每季24集,共24小时。开播八季以来,一直受到美国观众和评论界的欢迎,一共获得68个艾美奖提名。

不久前,其衍生剧《24小时:遗产》落下了帷幕,标志着这一系列的正式完结。其精彩与真实的剧情深吸引了一大批中国影迷。今天,我们正式告别——

11:59:58

11:59:59

12: 00:00

……

时间“滴答,滴答”的流逝声音最后一次响起,标榜为《反恐24小时》衍生剧的《24小时:遗产》落下了帷幕,黑人卡特作为新一季的主人公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影迷的视线中,12集依旧紧凑的全新故事在直面反恐的行动后又一次与我们告别。与之前正剧的狗尾续貂略显不同的是,《24小时:遗产》里全新的人物选角和剧情设定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只是当TONY略显沧桑的面庞时隔多年再度出现时才能勾起些许感怀的记忆,我甚至开始奢望,能够在这一季完结的当口,再次见到那个熟悉的背影,那个坚强的斗士,那个反恐的英雄,JACK BAUER。

于是我开始追忆你,在你离开我的世界如此绵长的日子里,乐此不疲。

Good Luck, Jack Bauer.

2001年11月6日,第一季,34岁的杰克.鲍尔第一次出现在镜头前,年轻英俊的他和16岁的女儿下着国际象棋,温馨笑意萦绕在他的脸上,忽然电话铃响起,参议员帕默将被刺杀的消息传进他的耳朵,关于《反恐24小时》的所有就此拉开序幕。

2010年5月24日,第八季,47岁的杰克.鲍尔带着一身的血污与伤痛消失在无人机的注视下,大屏幕上伴着他百感千回的“Thank you”和克洛伊泣不成声的“Good luck, Jack”,破碎的蓝天,乱针般飞散的阳光,和那一朵被撕烂的白云,关于《反恐24小时》的所有在这一刻走向了一个痛苦的终点。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我们从小秉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观点,接受着黑白分明界限清晰的理念,我们以为国家,政府,民主,自由,安全等字眼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永远是那样无尚崇高,值得为之献身一切。

然而在这里,在美剧《反恐24小时》的世界里,你能学到的最大一点收获就是,任何的世界观与坚定的信仰,在现实面前都可以撕裂的千疮百孔,不复存在。坚定地爱国者可以制造恐怖袭击,万人之上的美国总统可以是恐怖分子的帮凶,九死一生的女儿可以拒绝父亲张开的怀抱,亲生的父兄也会成为自己反恐道路上最大的敌人。看似简单的反恐,实则涵盖了方方面面,政治博弈、枪战动作、悬疑推理、同事斗争、伦理探讨。

纷繁复杂的《24小时》实际上就是新时期一国国土安全,外交博弈,政治手腕的缩影,在时间滴答滴答的流逝中诠释了所有。民众,生命,责任,牺牲,这些名词高于一切;国家政府、权力机构、利益集团、恐怖分子……落到现实里又都是纷繁复杂,盘根错节。有光明,也有罪恶,更多的罪恶又大多以光明之名而行。

20名CTU探员的惨死可以换取更多数人生还的机会,一次核弹的爆炸可以维持国家半个世纪的原油供应,掩盖一次恐怖袭击换取的是世界性的和平协定,赐死一位高级主管可以为最后的胜利争取宝贵的时间……若干年后当我初读《走进五角大楼》一书时,百转千回的走廊,纷繁复杂的博弈,政治家和军事领袖的抉择,反恐事业永不停歇的步伐,脑海中隐隐闪现的,就是《反恐24小时》里那些熟悉而残酷的沉默断章。

无数的选择正拷问着这个国家各行各业的当权者,而当我们全身心投入那个世界,每一分每一秒牵挂着他们的命运,谁对谁错,孰轻孰重,又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去评判是非对错?

所幸,Jack Bauer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你会无条件地相信眼前这个身材不高,沉着冷静,人到中年却依然英姿飒爽的男人。他眼神中透出的那一种让人信服的异样,在每一个危难的时刻都散发着他无比的光芒。每一次,当他说出“I promise”的时候,暴风骤雨的凶险终于有了些许的宁静。而《反恐24小时》的故事,也正在他每一次眼神游离的瞬间,各自绽放,开花结果,横生出反恐时代新的枝节。

他已经离开了。

他曾在第九季的救赎之旅中短暂回来过,却又一次倒在了献出自我救赎好友的抉择上,倒在了拯救总统和国家危难的责任上,倒在了不属于自己的永远的牺牲中。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中国的网民爱用“不死小强”来称呼这个历经磨难却坚韧顽强的坚毅斗士。FOX电台官方对Jack给出的定义是:暴力的超级爱国者,愿意不择手段地保护人民免受任何威胁。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目的证明手段”的行为方式,看到了他为拯救民众以身涉险,为惩治恐怖分子刑讯逼供的处世原则,也看到了他为争取大局大义而不惜知法犯法的决心。枪林弹雨中,他一次次地手刃敌人;刑讯室内,他一次次极刑逼供;危急关头,他一次次铤而走险,在最不可能的角落开辟出希望的火种;残酷现实中,他一次次以身试法,不断违抗着军令以自己的方式找寻希望的出口。即使在不得不处死的主管查贝尔和战友曼宁面前,他也悲怆却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冰冷的子弹打在伙伴的后脑勺,更打在他坚毅的心口,那黑暗的现实与令人窒息的冷酷。这就是杰克,一个冷酷的反恐守卫者。外表俊朗宁静如不起褶皱的平静湖水,内心的波澜缺如大海一样翻腾。

杰克的扮演者基弗.萨瑟兰说:“我喜欢Jack这个角色不仅仅在于他的无所不能,更在于他无所不能的背后却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和生活,这使得杰克.鲍尔这个角色在现实中尤为真实。”的确,8个24小时的惊心动魄,戎马一生的反恐生涯,这个尚不到天命之年的男人在生活与家庭方面早已千疮百孔。

选择正义并坚定地守护它,需要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Jack 在8个惊心动魄的24小时中,无数次坚定地做出了抉择,即在任何一个危难的关头,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坚守的正义,并为之履行生命。于是,他一次次地制服自己的上司,一次次地拷问受教条保护的恐怖分子,一次次地越过法律的边界在任何潜在的威胁面前行孔武之力,甚至不惜威胁联邦参议员,绑架美国总统。他深知自己一旦动手就会触犯十几条联邦条例,他也深知每一次的越轨都有可能带给自己难以估量的惩罚,身为国家英雄的他随时都有可能沦为阶下囚徒。然而,现实的急迫,24小时的滴滴答答,促使他唯有坚定信念地果决行动,在正义的道路上走向了不归路。

就像他对蕾妮说的那样,我深知法律和规定比公交车上那15个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我却无法看着他们死去而无动于衷。所以,当当权者一遍遍阐述大局为重,当谋略家一次次诠释失小换大,当反社会爱国者不惜以核弹的爆发换取国家半个世纪的原油供应,Jack却在以自己最绵薄的力量,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亦步亦趋,艰难前行。

第八季最后一个小时,一身是血的Jack拨通了正通过无人机大屏幕注视着他的战友克洛伊的电话,戎马一生辛酸的CTU反恐岁月,敬仰的帕默总统,和蔼的布坎南主管,信赖的伙伴托尼,曾经的战友伙伴都已远去,唯剩电话这头那个有些神经质却无条件信赖自己的忠实挚友。“克洛伊,当你第一次来CTU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这些年是你在背后支持着我,今天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我知道,Thank you.”“Good luck, Jack.”

一切无须言表,泪水早已横流。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结局,这样一个末路的英雄,即便成就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最终还是要踏上亡命天涯的道路。曾经的Jack是那么矫健,英武,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如今,他苍老了,满身的落寞和伤痛。雄壮的背景音乐下,随着卫星画面上Jack那深情的回眸,大幕已然落下,只留下记忆里他孤独的背影和残破的夕阳。

终于,一切都结束了。

他降临在这样一片千疮百孔的土地,和自己信赖的伙伴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意义非凡的动人故事。死亡对于他而言,也许真的是一种福音,但是谁又能够否认,那些为之付出眼泪和牺牲的,那每一次拔枪狂奔的跃动,乃至于付出生命而捍卫的理想和信念是地多么令人动容。

他仿佛无法避免孤独终老的宿命,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是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他不得不一次次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朋友和爱人离去,哪怕他们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也唯有一次次选择放手。透过他伤痕遍布的身体,你可以看到那颗日渐苍老和憔悴的心。48岁的流浪者,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老去。无法预知转身后,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只愿,Jack Bauer永远不要倒下,就像曾经8季192个小时里一样。

在他仰望天空那深情回眸的刹那,这段记忆已然无法抹去。那份感动是岁月沉淀后的痕迹,亦如他在战斗中的深厚情谊,千金不换,日久弥新。

《反恐24小时:海盗》

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经典美剧《24小时》官方小说,25次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者心血之作

戳【阅读原文】直接购买此书

我渴望再见到他,再听他说一句:“I’m federal agent Jack Bauer, today, is the longest day of my life.”,看他拯救国家危难的飒爽英姿,击毙恐怖罪犯的铿锵有力。

我却不愿再见到他,不忍看到失去了一切仍生死未卜的他,再为反恐事业和国家安全而遍体鳞伤,徒留伤感。

那么,Good luck ,Jack Buaer,愿你在世界的尽头,安然地活着。

只要,活着就好。

-戳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