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为何叫八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4 21:12

国学 | “八戒”为何叫八戒?

2017-04-22 09:20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除了原著以外,我们还通过影视作品了解过里面的内容。唠唠叨叨的唐僧、嫉恶如仇的大圣、法力无边的佛祖……其实很多人觉得,这里面最接地气的形象,不是唐僧,也不是孙悟空,而是那个贪婪好色,小心思特别多的猪八戒。他偷懒、爱财、爱吃……这完全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那么,在《西游记》中,这个“猪头“为什么会被叫做”八戒“呢?

八戒其实是指五荤三厌

猪八戒的前身颇有来头,他原本是天庭掌管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后来因为调戏天宫仙子,被玉皇大帝打下凡间,投错胎,变成了一个半人半猪的猪妖。在被唐僧收复之前,他经过观音菩萨点化,戒掉了以前很多的坏习惯,就是所谓的“五荤三厌“,合起来恰好八种,所以唐僧收他为徒时,除了赐他正式名字”悟能“以外,还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做”八戒“,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五荤三厌“。那么,五荤三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五荤三厌具体是什么呢

五荤,本名叫做“五辛“。”辛“这个字在古汉语里是”辛辣“的意思,可以泛指一些具有刺激性的味道。而在这个地方呢,五荤指五种辛辣味蔬菜,他们是中国的佛教徒在斋戒饮食中的禁忌,包括韭菜、蒜、油菜、香菜、藠头五种食物。这些蔬菜都有浓烈的味道,吃了以后身上也会带味,所以在斋戒中,他们的地位和肉类一样,禁止食用,所以这五种蔬菜才会合称”五荤“。

除此之外,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把雁、狗、乌龟作为不能吃的三种动物。他们认为鸿雁有像人一般的伦理道德,狗呢勇敢机敏,会保护自己的主人,乌龟有忠诚敦厚的心灵,所以这三种动物禁止食用,合称“三厌”,“厌”字在这里就是“不能吃”的意思。

五荤三厌,八种不能吃的东西加起来就是“八戒”。但是,这种说法有佛教和道教两方面的宗教色彩。在历史上,佛道两家是水火不相容的。猪八戒他本是一个佛教徒,按道理讲,他的这个名字也应只和佛教有关,而与道教无关。所以关于“八戒”这名字也就有了一个只与佛教有关的更纯净的意义:八斋戒。

佛家所讲的八关斋戒

民间有许多信佛的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得进庙出家为僧为尼才算信佛,很多人也可以在家修行。与在寺庙中不同,在家里修行会被各种各样的人际、俗世事物所干扰,所以很难达到清修的目的。佛祖释迦牟尼为了帮助他们,使他们既能修行佛法,又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特意制定了八条戒律,称为“八关斋戒”,分别是:

第一条,不杀生,不能杀害生灵;

第二条,不偷盗,不做偷窃抢劫等违反乱纪的事情;

第三条,不淫欲,不能沉溺色情;

第四条,不妄语,不可以说谎骗人;

第五条,不饮酒,不要喝酒;

第六条,不睡华丽宽阔的大床;

第七条,不打扮,不要纵情歌舞;

第八条,不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午饭以后就不能再吃饭。

以上八条戒律,合称“八关斋戒”,简称“八戒”,意在教导每一个人洁身自好,自省自律。如果放纵无度,不知道自我约束,一天到晚除了睡觉、看电视、玩游戏而不做正事儿,就会一步步沉沦下去,最终无法拥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猪八戒的名字,意义便出于此。他懒惰、好色、贪吃、爱说闲话,和这个世界大多数的凡人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终究能遵守戒律,经过艰难险阻,到达西天,终于成佛得道,修成正果,拥有了一个完美地结局。一个平凡的人最后取得了如此成功,不正是因为遵守了那几条戒律吗?愿每一个你,都拥有心中的“八戒”。

不喜欢读书?没时间读书?不感兴趣?不知道读什么书?

那就速度关注微信公众号:听着听着就会了,诗词、历史、国学、成语、作文、积累、心智、自然,还有五十本必读书,用音频的方式讲给你听,让你从此爱上读书!快快关注一起学习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