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的说文解字解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9 17:42

《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甫微切頁碼第391頁,第3

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凡非之屬皆从非。

附注徐灝注箋:「从飛下翄,謂取飛字之下體而為此篆耳。鐘鼎文……正合『从飛下翄』之語。」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二人相背形,因而有違義,上加短橫,或為與『北』形相區別。」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甫肥反頁碼第945頁,第7行,第1

違也。從飛,下翅取其相背也。凡非之屬,皆從非。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甫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329頁,第1許惟賢1013頁,第3

韋也。

段注韋各本作違。今正。違者,離也。韋者,相背也。自違行韋廢。盡改韋爲違。此其一也。非以相背爲義。不以離爲義。

从飛下翄。

段注謂从飛省而下其翄。

取其相背也。

段注翄垂則有相背之象。故曰非,韋也。甫微切。十五部。

凡非之屬皆从非。

白话解释

非,违背。字形采用“飛”字下部表示“翅膀”的字形部分构成,采用左右两翼相背的含义造字。所有与非相关的字,都采用“非” 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鳥翅左右相背之形,由(飛)字省體而來。金文、戰國文字之形和甲文相差不多,承之於甲文,當無可疑。篆文為求整齊,左右上下兩端的羽毛分別彎上或朝下,遂失其形。字經隸書,形變作,又接近金文、戰國文字的形體。楷書繼於隸書,延伸左、右翅莖,終離其體愈遠,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在六書中屬於省體象形。

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772頁,第5字  
2   陳昌治本   第986頁,第7字  
3   黃侃手批   第742頁  
4   說文校箋   第513頁,第1字  
5   說文考正   第463頁,第10字  
6   說文今釋   第1705頁,第1字  
7   說文約注   第2884頁,第1字  
8   說文探原   第5770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2478頁,第2字  
10   說文標整   第307頁,第8字  
11   標注說文   第493頁,第2字  
12   說文注箋   第4101頁,第1字  
13   說文詁林   第11507頁【補遺】第17752頁  
14   通訓定聲   第2213頁,第2字  
15   說文義證   第1020頁【崇文】第4077頁  
16   說文句讀   第1670頁  
17   說文新證   第824頁,第2字  
18   古字詁林   第九冊,第439頁,第1字  
19   古字釋要   第1082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