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家庭”黄义、王荣香家中,有一个被他们视若珍宝的“宝贝箱”。轻轻掀开箱盖,两幅充满童真的作品映入眼帘:简笔画上,身穿警服的男子高举国旗,在茫茫的雪地中坚定前行。“这是我们的爸爸,他守护祖国的边疆。”旁边的手工作品上,一颗粉红色的爱心格外显眼。“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她守护我们的家庭。”
两份来自孩子的礼物,好似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戍边家庭的担当与温情。从黄义独自戍边,到夫妻携手同行,再到一双儿女在吉林出生成长,一家人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入北国边境的沃土上,用最平凡的人生书写出最动人的家国情。
他为祖国站岗我要陪他戍边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从小就有军人梦的黄义,从家乡四川来到吉林守边戍疆,一守就是20年。2011年,他与福建姑娘王荣香步入婚姻的殿堂。
“刚结婚时,我在四川生活,照顾家里的老人。我公公也是一名军人,婆婆跟我说,她这一辈子都在等,上半辈子等老公,下半辈子等儿子。”看着婆婆鬓间的白发和深藏在眼中的牵挂,王荣香下定决心:“我不能影响他保家卫国,也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等待。他在哪儿,我就去哪儿!他要为祖国站好每一班岗,我就要陪他一起驻守边疆。”
刚到吉林时,两人住在长白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冬天,屋子里没有暖气,井水也被冻得结结实实。从小在南方长大的王荣香,经历了很多特殊的“第一次”——第一次劈柴,第一次烧炕,第一次去江上的冰窟窿里打水……她特意建立了一个相册,记录当年的“艰难岁月”。她说:“虽然条件有些苦,但心里始终是暖的。怕我累到,黄义总是抢着干活。他还常将‘亏欠’挂在嘴边,感觉亏欠了两家的老人,也亏欠了我和孩子。”然而王荣香告诉记者,自己从未感觉受过委屈。
“从结婚到现在,每天清晨,黄义都要给我发一条信息;每次午休时,他都会主动打电话,关心我和孩子,给予我们满满的安全感。”她说,自己的丈夫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小家”。“能陪他一起做这么伟大的事,我觉得很光荣,这辈子很值!”
齐心协力过日子真心实意助乡邻
2017年,黄义前往吉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长白山边境管理支队横山边境检查站工作。那里一年中有9个月被大雪覆盖,历史极端气温低至-45℃,是一片面积广阔的无人区。
为了与丈夫离得近一些、再近一些,王荣香把家安在了白山市抚松县松江河镇。两地相隔一百多公里,是夫妻俩能触及的最近距离。从那时起,黄义每个月只能回家一两次,遇到紧急任务时,两人甚至几个月都见不到面。
“有一次过节,我在家多待了几天。小儿子突然问妻子:‘爸爸怎么还不回家呀?’”提及这段记忆,黄义的眼底有些酸涩。“当时儿子还小,在他心里,爸爸的‘家’,是那个需要他值守的单位。”
然而这份距离,没有冲淡一家人的感情,反而让每一次相聚都格外珍贵。每次回家,黄义都是个“大忙人”。忙着做饭、洗碗、扫地,家务他全包了;还要抽空修理松动的水龙头和摇晃的椅子,检查家里的各处设施。到了周末,王荣香陪孩子们写书法、做手工,黄义也总是陪在家人身边。“我心疼他工作辛苦,让他回家多休息,他却总说,‘跟你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休息’。”王荣香笑着回忆。
生活中彼此体谅,工作中并肩前行。每年中秋、春节等节假日,都是黄义最忙碌的时候,不能下山与家人团聚。王荣香就带着孩子,上山陪丈夫过节。雪夜里,一家人一起贴春联、煮饺子,互相送祝福,给黄义留下最温暖的回忆。
王荣香是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锦江社区的儿童主任,也是社区假期公益班的负责人,要在寒暑假辅导孩子们的功课、看护他们的安全。黄义则用公职律师的专业优势,一有空就到公益班讲解法律知识、安全知识。
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中,“守护”与“责任”的种子在家中两个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如今,孩子们都学会了担当:妈妈身体不适时,他们会争相端水送药,悉心照料;他们也牢记爸爸的叮嘱,要成为有担当的人,守护好彼此和家人。优良的家风如同长白山上的青松,在这个“最美家庭”中深深扎根,“家”的温暖与“国”的守护在此紧密相融、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