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居六切頁碼第84頁,第8字續丁孫
鞠蹋鞠也。从革匊聲。
𩍸鞠或从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堅祝反頁碼第231頁,第7行,第1字述
蹋鞠也。從革匊聲。
鍇注臣鍇按:蹋鞠以革爲圜囊,實以毛,蹵蹋爲戲,亦曰蹋鞠。
反切………頁碼第232頁,第1行,第1字述
鞠或從𥱩。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巨鳩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430頁,第5字許惟賢第194頁,第6字
蹋鞠也。
段注《劉向・別錄》曰:蹵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之時。蹋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漢・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有蹵𩌽二十五篇。郭樸注《三蒼》云:毛丸可蹋戲者曰鞠。按鞠居六、求六二切。《廣韵》曰:今通謂之毬子。巨鳩切。古今字也。
从革。匊聲。
段注三部。
鞠或从𥱩。
段注𥷚或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讀平聲,後讀入聲,故造毬。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說文‧革部》:「,蹋鞠也。从革、匊聲。」《繫傳》:「蹋鞠,以革為圓囊,實以毛,蹴蹋為戲,亦曰蹴鞠。」又篆文異體作「」,《說文》:「,鞠或从。」或體從革、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下從幸、從人,構形命意近於「執」字,「幸」甲骨文作,像桎梏之形;「人」像伏罪跪坐之人,為「鞠」假借為「鞫」字,作「審理」解釋之語義來源。表示用皮革製作而成;從匊,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為蹴鞠所用之皮球。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鞠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