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绿色农业培育科创沃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10 09:42
原标题:为绿色农业培育科创沃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制出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首届智慧农业创新大赛落幕、6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亮相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创新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成果不断,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从良种培育到智能种植,从智能仓储到智慧流通再到灾害预警与减灾,科技创新贯穿粮食安全全链条,推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的化肥利用率为42.6%,相较2015年提升了10.4个百分点;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总数达到8.2万个,相较2019年增长105%。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带来的土壤和水体污染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显示出我国绿色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性。不过,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绿色农业的科技水平仍然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状态,种源、科研仪器被“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接下来,要多角度施策。

  一方面,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结合绿色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提升科技投入强度,可以将科技类绿色农业作为单独的一个章节补充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目录,辅以税收、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提升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提高科技驱动精准化程度,利用卫星遥感、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溯源,推广基因编辑育种等。推广节水抗旱稻、完善智能灌溉系统,切实提升“藏粮于技”的深度与广度。引导科研院所、高校、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围绕种业、科研仪器等短板,开展“订单式”研发,采取“揭榜挂帅”等形式推动绿色农业需求类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统筹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

  另一方面,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构筑“产业—学科—研发—资本”的创新生态环境,依托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孵化平台、科创平台,实施分阶段概念验证,降低预期风险,提升创新技术可行性,提升产业成果价值,吸引市场投资,调动绿色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加大绿色农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劳动者接纳、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