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姜和姜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26 10:08

对于姜这种食材,许多人应该是又爱又恨的。就和马列中指导的一样,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表现放在人类这个矛盾体身上显得尤为和谐——人们爱它,是因为离不开它,许多人在买菜前都会下意识的看看葱姜蒜中有没有差了谁,这已然是一种习惯。

但人们也恨它,毕竟大多数人都有过吃饭的时候吃到一大口姜的经历,对于许多人来说,那刻骨铭心的感觉,甚至足以让人形成条件反射。

当然,这事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同样是姜属的沙姜,对于一些人来说,它的存在就像香菜对于香菜党的意义一样,属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沙姜究竟来自何方

其实光看外形就知道,沙姜和生姜一定是亲戚没得说了,不过和家喻户晓的生姜不同,沙姜的名声并没有生姜那么响亮,就连其原产地是否有中国都难以说清楚。

许多人可能会反驳这个观点。因为现在网络上有不少文章都明确写出了沙姜早在两千多年前都传入中国,并且给出了廉姜的别称,最后更是找出了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和唐代的《异物志》对其进行证明。

确实,这两本典籍上的确有对廉姜的记载,就连《本草纲目》上也说:“按《异物志》云,(廉姜)生沙石中。似姜,大如螺,气猛,近于臭。南人以为齐,其法除皮,以黑梅及盐汁渍之乃成也。又郑樵云,廉姜似山姜而根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上面只对廉姜进行了记载,却没有任何一段文字表明廉姜就是沙姜!我们可以一条一条细细对比,先说“生沙石中”这一条。

沙姜之所以被叫做沙姜,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其耐旱,耐瘠,反而怕浸,最适宜的种植环境多在含碳质比较多,并且土壤松软,疏水容易的土地上。这一点和《本草纲目》的描述没有什么差别。再看“似姜,大如螺,气猛,近于臭”。

沙姜的外形和生姜相似,都是根茎块状,单生或者数枚连生,不过比生姜更加饱满和矮小,更像是一群憨态可掬的小矮人,又有点像手指和脚趾的差别。

憨态可掬的沙姜

而和生姜不同的是,沙姜的断面呈现出白色并且细腻而光滑,摸上去能明显的粉质感,并且通体较脆,容易断裂。

最为关键的是,由于沙姜中含有龙脑、樟脑油脂、肉桂乙酯等挥发性成分,所以具备比较浓烈的醇浓的芬芳气味,和上面描述的“气猛,近于臭”差异明显。所以几乎可以肯定,沙姜和廉姜并不是一种姜。

当然,这一推理并不严谨,无论是古人的生活习惯还是兴趣爱好都和现代人相差迥异,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人显然具备很强的主观性,说不准古人就是不喜欢沙姜的味道,或者写《异物志》和《本草纲目》的大佬们就是闻不惯沙姜的味道呢?

所以我们更多的还是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廉姜,在古代又称绥、姜汇、箭杆风、山姜、小良姜、姜叶淫羊藿、九连姜,是姜科、山姜属的植物!

廉姜

而沙姜,在古代又有山奈、三奈子、三赖、三柰、山辣的称呼,是姜科、山奈属的植物。

如此一对比就显得清晰多了,不止称呼上大相径庭,就连现代植物学分类都没有将它们分在一个属里。所以沙姜自然不可能是廉姜。

不过沙姜和廉姜的问题解决了,但沙姜真正起源于哪里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答,现如今比较具有可信度的说法中,沙姜起源于非洲以及亚热带地区的说法比较普遍,但更具体的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对比。

沙姜的名字

关于沙姜这个名字的来历,前面已经有所提到,因为其生活环境耐旱耐瘠再加上怕浸,看起来就好像生活在沙土中一样,所以被称为了沙姜。

而关于它另一个更加响亮的名称——山奈,其实还有些有趣的小故事。

有心之人在看到上面列出沙姜的一连串别称之后一定意识到了什么,比方说——这些名字念着怎么那么相似?

事实上这些名字一开始都是在称呼“山奈”,但奈何中国的南方地区地处亚热带,最适合沙姜生长,广东的化州市也就是古时的南盛自古更是有“沙姜之乡”的美名,所以沙姜一般都生长在中国的南方。

而众所周知,南方人对于舌音中的 “N”和“L”,“S”和“SH”等字母的区分一向是一团乱麻,因此也就出现了诸如三奈、三赖、三辣的别称。

沙姜与美食

中国是一个善于开发美食,善于享受美食的国家。而沙姜,在古代除开被用来做中药以外,还通常被用来制作香料。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大名鼎鼎的“盐焗鸡”。

盐焗鸡

这道菜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广东惠州,发明它的人是在汉族这个群体中都显得有些特殊的客家人。

当时由于广东的海运和盐业非常发达,于是客家人就将三黄鸡宰杀后清除内脏,风干保存起来。

他们在宰好的三黄鸡腹腔内部涂抹姜粉(沙姜粉)、盐、芝麻油、猪油等混合物,然后用草纸将三黄鸡包好,上锅蒸20分钟,出来后一道香味鲜浓的“盐焗鸡”也就完成了。

早些时候这道菜也被称作“客家咸鸡”,因为粤语将这种方法称作“焗”,所以才逐渐有了“盐焗鸡”这个名字。

总而言之,沙姜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食材还是药材都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笔,不过对于沙姜的出身,依旧是一个需要认真讨论和分析的事情,现如今DNA分析和比对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想必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对沙姜的原产地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参考资料:

[1] 一葉一如来. 香料|客家秘笈——沙姜[OL].360图书馆.2018(02)

[2]廉姜[OL].中医世家

[3]山奈[J].中国植物志.1981

[4] 邹建运,李月芬. 山萘高产栽培技术简介[J].南方农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