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荆条秘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19 05:37

荆条咱们都见过,但荆条背后的秘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认识认识荆条,看看在它的身上又有什么奥秘呢?

你知道吗?荆条全身都是宝

荆条(Vitex negundo.var.heterophylla)属于马鞭草科牡荆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荆条叶子为对生,呈鸡爪形状,开出的花为淡紫色,树干皮浅裂呈灰色,枝条紫绿色,一般荆条的高度在3米至5米。

荆条在我国的分布非常的广泛,南北均有分布,常生长于山坡、林边、路旁和地头等地,是城乡非常常见的树种之一。为什么说荆条全身都是宝呢?

你看这荆条栽种在道路两旁,用于生态绿化和装点景区,给环境增添无限生机。而荆条的枝、叶、种子都是可以制作中药材,用来治病救人的。并且荆条的嫩枝绿叶还是很好的绿肥原料,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将采摘的荆条嫩叶采摘焯水食用,别有一番滋味。

荆条所开的花清雅,是装点风景区、庭院的观赏材料。并且荆条花海含有丰富的蜜汁,是非常好的蜜源植物。一些植物学家还会将荆条开发,从花和枝叶提取芳香油,将荆条种子可制作香皂,让荆条在药妆市场也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荆条的枝条可以编筐,是农村地区非常好的农活用具。一般来说,一到两年的生的荆条是最为优良的编制原料,是最好操作上手编制的,编制剩下的荆条枝干还可以当作绿色无污染的燃料来使用。你看这荆条是不是全身都是宝?

为什么说荆条是边坡生态修复物种呢?

在很多旱地,甚至是蛮荒之地,生长环境非常恶劣的地方,植物学家都建议栽种荆条来改善当地的环境。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的灌木植物,为什么会选择栽种荆条呢?

想要弄清楚选择荆条的原因,咱们还得先来了解一下荆条的特点。

首先,荆条的抗旱耐寒性非常的强,属于中旱生灌丛的优势种。就拿陕北延安的山区来说,这里年平均气温8.8到10℃。一月平均气温零下9到零下 7℃,七月平均气温22-24℃,全年最高气温为39.7℃,最低气温为零下25.4℃,无论是生长环境还是气候条件,大部分的灌木植物是无法适应的。

但是荆条就比较耐活,对环境的要求很低,在黄绵土、褐土、红黏土、石质土、石灰岩山地的钙质土以及山地棕壤上都能生长。

其次,栽种荆条可以改善恶劣的环境条件。即使是在在自然条件差、土壤侵蚀严重的土地上,荆条也可以很好地生长蔓延,并能提高土壤持水蓄水力,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的渗透性和透气性得到改善。

同时,荆条还能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提高,抗蚀性增加。也因为荆条在改良土壤质量方面的优秀表现,所以植物学家、环境方面的专家都认为荆条可以被应用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工程中,并且现在的研究表明,种过几年荆条的土地,确实它的土壤各项指标与农地相比均有大幅提高,这足以见证荆条的能力所在。

我们常说的“荆棘”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或者是在书籍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荆棘”这个词语,它指的是我们今天所讲到的荆条吗?

可能在很多小伙伴的眼中“荆棘”就是一种植物,但是今天咱们就要打破这样的观念,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因为在植物学中荆是荆,棘是棘。荆就是指的我们今天所讲的荆条,它也是古代做刑杖、发钗等的原材料,同时荆条也是承载着廉颇蔺相如之间那个著名典故“负荆请罪”的荆条,当然也是形容古代妇女着装朴素的“荆钗布裙”的荆,所以才会“拙荆”一词的出现。

而我们见到的“荆棘”中的棘其实指的是密生托叶刺的酸枣,或类似的多刺灌木。因为荆条经常和其它乡土树种伴生,如酸枣、油松、胡枝子、山杏等,所以咱们平时常说的“荆棘”其实指的是两种植物荆条和酸枣。

也因为荆条总是与棘相伴,阻塞山道使人难行,所以才会有所谓的“荆天棘地”说法。虽然荆条看起来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但是在村人眼中,荆条还是一宝,常常被化为编制各类筐子的必需品。如果在长满荆条的山上,我们偶尔会看见村中的老者,跋涉到深山中,来割优质荆条,因为只要稍经晾晒的荆条,就会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荆条与黄荆你分得清吗?

说到荆条,可能会有小伙伴会联想到黄荆,这两者还真的长得非常相似,那么我们应该要怎么区分它们呢?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

其实要辨别荆条和黄荆非常简单,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两者的叶子形状是不同的。

荆条的叶子为掌状复叶,是对生的,并且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叶片的边缘还有缺刻状锯齿,把荆条的叶子翻过来我们会发现荆条叶子的背面有一层灰白色的绒毛。

虽然黄荆的叶子也是掌状复叶,也是对生的,但是它的叶片是长圆状,你会发现黄荆的叶子顶端渐尖,全缘或每边有少数粗锯齿。黄荆的叶子表面绿色,翻过来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和荆条一样,黄荆树形疏散,叶茂花繁,淡雅秀丽,也是非常适宜种植在山坡、湖塘边、游路旁,来点缀风景。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顽强的“将军”它就是荆条,即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它也可以生长,我们要学习荆条身上这种宝贵的精神。当然,今天咱们也见识到荆条的另一面,没有想到平常随处可见的荆条会有如此之多的用处,看来还真不能对它小觑。

参考文献:

[1]唐丽丽,杨彤,刘鸿雁,康慕谊,王仁卿,张峰,高贤明,岳明,张梅,郑璞帆,石福臣.华北地区荆条灌丛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规律[J].植物生态学报,2019,43(09):825-833.

[2]程杰,刘永辉,张金娥.黄土区荆条灌丛分布与生长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30(05):348-352.

[3]杨泱,冷平生,张博,王倩,何敬房.3种边坡绿化植物抗旱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72-278.

[4]赵一. 北京山地植被分类与特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

[5]张笑培.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