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做国内国际数据要素双循环的“交汇点”——海南“十四五”数字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01 19:40

科技日报记者 侯萌 何沛苁

2025年2月,已深耕全国算力网络布局10余年的并行科技,在优化算力节点版图时,一眼就锁定了刚启用的陵水海底智算中心。该公司要开展AI大模型训练、工业仿真,既需要算力“顶得住”,又要求数据“传得稳”。海底智算中心正好“踩”中这些需求。

这样的选择并非个例。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科技日报记者深入海南海口、陵水等地,数字服务赋能企业突破全球贸易壁垒的场景随处可见:跨境数据从“绕行北上广深”提速至“直连东南亚毫秒级直达”,一场直播可辐射10多个国家、实现销量爆发,数字加工贸易直连全球产业链……这座曾因地理与技术限制形成的数字“末梢区”,正借助数字服务完成从堵点到通途的转型。

打破瓶颈:修通国际数据“高速路”

助力企业出海,先得修好“数字通路”。“十四五”刚开始,海南就面临一个棘手问题:跨境数据需“绕行北上广深”,导致国际业务沟通困难。

2024年,局面迎来突破。海口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并启动建设——这是近30年来国家首次在北上广外增设全业务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海南将实现与东南亚直接数据互联,并逐步辐射全球。

“海南通信早不是‘边缘户’了!”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处处长桂若柏给出关键数据:全省行政村光纤和5G覆盖率均达100%;已建成1条跨境海缆,另外两条分别连接中国香港、新加坡的海缆正加快建设。这些都是做好全球贸易的“硬底子”。

除了跨境数据传输通道,支撑数字贸易的,还有坚实的算力基础。“我们业务的核心,就是把‘瓦特’高效转成‘比特’。”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海南示范项目总经理蒲定指着综合立体用海规划图向记者介绍,现在有海缆做跨境数据传输支撑,再加上靠海水自然降温——不用传统的高耗能制冷设备,企业存数据、算数据的成本能省不少。“而且,我们的‘陆数海算’模式,应对跨境数据加工、AI建模都很轻松,算力还能按企业需求调配,完全不用愁算力资源不够用。”蒲定说。

链上创新:让全球生意更好做

有通信、算力“硬底座”托底,海南改变企业“单打独斗”老路,用产业链思维串起“场景应用—跨境履约—政策保障”全链条。

跨境直播便是这片热土上的生动实践。记者走进海口复兴城,尼日利亚主播乌斯曼刚结束一场直播,他兴奋地说:“马来西亚、印尼、美国的客户都在抢货,最多一天卖了1.8万元!”他背后的您好传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您好传媒”),已从单纯卖货升级为全链路服务商:内容端组建多语种主播团队,针对不同市场定制脚本;履约端布局海外仓,实现“本地发货”,马来西亚客户3—5天就能收货。

模式跑通离不开政策“精准护航”。您好传媒董事长阮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双15%”税收政策直接降税负,跨境电商核定征收简化申报流程,外籍主播签证3天办结——这样的优势让企业在全球贸易中站稳脚跟。今年9月初,“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又在澄迈揭牌,“直播出海”从偶尔尝试变成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数据服务领域,陵水海底智算中心的低能耗优势正转化为竞争力。除了并行科技入驻外,如今,这片海底智算舱已成为众多机构布局数据业务的优选。海南电信将全省政务云核心业务扎根于此,阿里云、商汤科技也已入驻,借海洋之力提升运算效率。

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安全合规的监管框架托底。2024年11月,海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定》,2025年2月发布涵盖深海、种业等五大领域的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政策与服务协同发力,让企业得以放心开展跨境数据加工业务,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生态支撑:打造数字企业“栖息地”

数字产业链的壮大,核心驱动力在于产业集群效应。作为海南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海口复兴城已形成显著的产业集聚态势——当前入驻企业超8000家,其中包含31家世界500强企业子公司与21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成为数字产业的重要承载地。

“企业都盯着AI、大模型、跨境数据赛道,想借自贸港设区域总部、拓全球业务。”园区总经理吴清吉说。为服务企业,海口复兴城打出“组合拳”:提供优惠办公场地、定制政策方案、发放服务券降低成本、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减少研发投入。2024年,园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迈上500亿元台阶。

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5》显示,海南科技创新环境排名较此前跃升6位。开放生态正在支撑数字产业全面成长。2024年,海南省数字贸易287.9亿元,其中出口169.3亿元,增长79.7%,“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在海南真正“活”了起来。“海南不仅要赋能自身发展,更要做国内国际数据要素双循环的‘交汇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高庆鹏强调。从政策赋能到园区服务,海南正在通过全链条保障,让企业跨境业务更省心。

展望未来,海南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产业链配套待完善。但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软对接”,从产业“量增长”到发展“质提升”,海南“十四五”期间的“向数图强”之路,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服务全球贸易的鲜活样本。这个开放的海岛正抢抓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积蓄着更强劲的发展动能,未来将释放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