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崎藤村《破戒》:身份问题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10-19 17:15

本期盘点:

岛崎藤村

往期回顾:

为什么夏目漱石是日本“国民作家”?

颓废三连击——“无赖派”

“弃医从文”与“痴人之爱”

去吉原花柳巷的永井荷风,写吉原花柳巷的樋口一叶

岛崎藤村的小说《破戒》被誉为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一部纪念碑式的作品,但他反而是凭借浪漫主义诗歌走上文坛的。岛崎藤村有一位文艺评论家好友北村透谷,他创办了杂志《文学界》。北村透谷自杀后,岛崎藤村深受震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文学界》的工作,并达到了他浪漫主义创作的高峰期,出版了诗集《嫩叶集》《一叶舟》《夏草》等,这些诗作意象清新,主要抒写的是青春的欢乐和苦恼,对爱情、自由、民主、个性解放的追求……

后来,岛崎藤村开始写起了小说,可能是因为他的年纪也在慢慢变大?他长大了,不再赞美青春了(划掉)。青春激情的消逝、生活上的重担(包括他的妻子其实也是病逝了),在旅居法国的时候还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岛崎藤村的文学创作开始转型,他开始观察自己生活中各个阶层的人物,观察、记录、累积这些素材。在1906年,《破戒》出版了。

《破戒》的主要剧情其实很简单,是一个关于歧视和反歧视的故事。主角丑松的命运若是用李白的一首诗来概括,那就是《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小说继承了法国自然主义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深刻揭示了在那个愚昧的时代,一个有为青年如何因身份问题而困难重重,忍受身心的双重煎熬。 

身份问题是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即使到现在,身份问题依旧是黑人文学、犹太文学、华裔文学的重要命题。《破戒》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家制度大为改善,国力大增,但旧势利依然十分顽固,部落民遭歧视的历史仍未结束,他们在社会上很难翻身,不管多努力,也得不到尊重和爱戴。丑松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尽管凭学识获得教职,但“秽多”的身份一直是他的心结,使得他不能和朋友交心、不能跟爱人告白、不能向敬佩的学者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这小说中虽然写的是部落民出身的丑松是否“破戒”过程中的痛苦、徘徊和优伤,表达的实际上是藤村本人在社会压抑下的感受,是岛崎藤村内在世界的小说表现。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本土化后,呈现出了一个“无理想、无解决”的消极态势,欧洲自然主义的理论原则,本应是彻底排斥主体自我意识、完全服从客观事实的自然主义,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中却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意识,选择自我的内在要求,追求个性的彻底解放,对阻碍个性发展的传统习俗和家庭制度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日本的知识份子们在对旧传统、旧道德进行批判的同时,并不能提出真正的解决方案。他们在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的同时,又觉察到了自身的无力与绝望,再加上日本传统的“物哀”意识的影响,就保持在了一个“无理想、无解决”的状态,选择不入世的角度,转向一个私人化、向内走的角度。在《破戒》中,我受到歧视-我挣扎纠结是否该“破戒”-我“破戒”-我离开-但现实问题解决了吗?不得而知。这种以内在要求的表白为核心,注重写自己的方式,可能正是为什么形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到后面有了一个由“告白小说”向“私小说”发展的轨迹。

这也是“身份”小说永恒的母题。以美国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萨克·辛格为例。他的小说主题在“坚守犹太传统-背弃犹太传统-回归犹太传统”这个命运圆圈中反复周旋,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矛盾体,意识到问题的根源,但无力打破,从而陷入逃避的漩涡中。如同“娜拉出走”,走了后,问题就解决了吗?这可能就是文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文学善于表现人在困境中的复杂心理变化,而社会科学,则理性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改革方案,打破这一无形的枷锁。不管怎样,因为《破戒》这本小说,当时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秽多制度”对人的戕害,从而加速了这一歧视现象的消亡。小说中出身于秽多的学者猪子莲太郎,是作者极力讴歌的“新人”形象,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社会才一点点进步起来。

菲利普·罗斯也在作品中探讨”身份“这个话题,跟艾萨克·辛格类似,他也是关于“回归-反叛犹太传统”这个话题。罗斯常刻画一种反叛意识,特别是关于在犹太社会中个人与家庭、自我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父辈与晚辈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欲望三部曲”:《欲望教授》《乳房》《垂死的肉身》就是颠覆了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把这种形象跟性欲、跟喋喋不休、愤世嫉俗、甚至有点低俗的人物设置杂糅,来完成对传统身份的消解。

岛崎藤村

《破戒》

菲利普·罗斯

《乳房》

《欲望教授》

《垂死的肉身》

THE END

关注我们,get更多新知识!

往期推荐

48:55

大侦探X小助手:不追番的大侦探不是好编辑 | 推理番X推理小说

513观看 1弹幕

不追番的大侦探不是好编辑 | 推理相关X书影剧番安利 | 一键收藏

华东师大出版社ECNUP · 79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