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一支来自中国的南极科考队,正在为第五座科考站的建设做最后准备。而就在几十公里外,日本的“昭和基地”也在继续运转,一年二十四小时不停歇地收集气象、地质、矿产等数据。两国科研人员并未正面交集,但彼此都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其实,这场博弈并不是今天才开始。早在1958年,日本就开始在南极洲悄悄布局,借着“科研”的名义,在这片面积高达1424.5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比中国还要大,却至今没有归属任何一个国家。南极到底有什么,能让日本几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布局?难道其他国家就甘心旁观?
答案并不复杂,只是这块“地球最后的净土”,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早在1910年,日本就派出了白濑矗率领的探险队,开始首次南极之旅。
虽然当时没有完成深入考察,但这次行动让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踏上南极的国家。两年后,他们抵达罗斯冰架,为日后“划地留名”埋下伏笔。这段历史在日本国内并不广为人知,却是他们暗中布局的起点。
1955年,日本成立“南极科学观测推进本部”,开始系统性介入南极事务。由于战后经济尚未恢复,连专用科考船都是从旧军用船改装而来。1957年,日本第一支南极科考队抵达哈拉尔王子海岸,并设立“昭和基地”,正式在这片冰原上插上了日本的旗帜。
次年,日本更是以科研为名,私自划定了一块区域,进行渔业捕捞和资源采样。虽然当时国际社会尚未对此作出强硬反应,但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1959年,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13个国家签署《南极条约》,两年后正式生效。条约明确规定,南极不得进行军事活动、核试验或资源掠夺,只能用于和平与科学研究。这一纸条约,暂时冻结了各国的领土野心,但并没有阻止“科研”名义下的实际行动。
日本是第一批加入条约的国家之一,却也是最早打擦边球的国家之一。他们不断扩建科考站,延伸研究范围,甚至还与其他发达国家合作,以“国际合作”为幌子,获取更多南极深层数据。
南极洲之所以成为各国必争之地,除了“无主”身份,更因为它埋藏着巨大的资源宝藏。据地质专家勘探显示,南极洲下方可能蕴藏着500亿到1000亿桶石油、5000亿吨煤炭和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更有220多种矿产资源,如铂、钴、锰、镍等战略性资源储量惊人。
还有一个数据同样令人震惊:全球72%的淡水资源,都冻结在南极冰盖中。这意味着,一旦技术突破,南极洲将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水源地”。
除了矿产和能源,南极周边海域的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比如南极磷虾,年捕捞量可达10亿吨,不仅高蛋白、可食用,还可用于医药、饲料等多个领域。南极企鹅、海豹、海狮等动物种群也成为人类科研热点。
面对这块“白色荒漠”下的宝藏,谁都不想错过。虽然《南极条约》暂时按下了资源开发的“暂停键”,但这个“暂停”并非永久。到了2048年,条约将迎来评估期,各国可重新协商是否开放资源开采。这也正是各国今天在南极不断建设科考站的真正原因——提前占位,静待时机。
中国直到1983年才正式加入《南极条约》,1985年建立了第一座科考站“长城站”。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如今,中国在南极已有五座科考站,是全球拥有站点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常规科研,中国在南极的数据收集和气象监测也位居国际前列。
对比之下,日本虽然站点数量不多,但其“深耕细作”的策略不容小觑。他们不仅把研究站建在难以到达的内陆,而且长期派驻科研人员进行连续观测。新一代“白濑号”破冰船2009年下水后,还多次与其他国家开展联合科考,以合作名义扩大话语权。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在国际南极治理事务中也极为活跃。他们积极参与条约修订、环保协议签署,还出台了本国专属的《南极环境保护法》。表面看是维护生态,实则也是为未来争取规则制定的主导权。
除了科研,日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盯上了南极旅游市场。如今,每年都有数万名游客造访南极,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日本。他们提前布局旅游航线,收集水文数据,为后续商业化开发做准备。这不仅是经济收益,更是新的战略存在方式。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峻,南极冰盖的融化速度也在加快。这对岛国日本来说,不只是科研课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海平面上升,东京等沿海城市首当其冲。日本迫切需要对南极气候数据进行掌控,以便为国内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在科研背后,日本也没有停止对资源的窥探。他们在某些海域进行“科学捕鲸”,并未完全停止对南极生物资源的利用。多年来,日本一直试图在环保与开发之间找到灰色地带,以获取实际利益。
中国则始终坚持以和平科研为主,不参与资源争抢,不搞任何形式的军事部署。我们的目标,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为人类未来发展积累数据和经验。
截至目前,南极洲共有150多个科研站点,五个是中国的,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也有大量驻点。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悄然打响。
真正的较量,或许要等到2048年那一刻到来。届时,各国是否会为了资源翻脸,是否能坚持《南极条约》的初衷,一切都未可知。而今天的每一步布局,都是为明天的博弈做准备。中国知道布局之重要,也清楚未来之责任。我们不做第一个动手的人,但绝不会做最后一个准备的人。
南极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无主之地,虽被冰雪覆盖,却早已成为全球利益碰撞的前沿。谁能在这里稳住脚步,谁就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这场静悄悄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南极洲,看似遥远冰冷,实际却是未来国际博弈的关键战场。中国在稳步推进科研的同时,也在为全球和平、气候安全作出贡献。对比来看,日本虽早有布局,但真正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实力与责任并重的国家手中。